第九章 今古茶联-2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九章 今古茶联-2 (第1/3页)

    五、茶 亭 联十三副

    一

    亭中新煮茗

    壁上旧题诗

    二

    气结春雪暖

    凉生夏树低

    三

    坐看流水长亭树

    远望斜阳去路山

    四

    亭憩行人且解渴

    车停征客莫言劳

    五

    烦我常迎三千客

    劝君且饮一杯茶

    六

    四面青山坐片时无分你我

    两头是路喝一杯各自东西

    七

    四大皆空,生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笺注〕 此联原在河南省洛阳古道,是一首宗教色彩较浓重的古代茶亭联。四大:佛教名词。本指地、水、火、风构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素。佛教认为世界万物和人之身体,均由四大组成。“四大皆空”句,反映了人们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消极人生观,人生无常论。是洛阳古道茶亭主人,令客人得乐且乐,目的是招徕顾客,投币吃茶。

    八

    客到烹茶,旅社权当东道

    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

    〔笺注〕 此为存驿亭联。此亭在江苏苏州市西南横彩云桥东侧,清代同治五年1866建。胥江:胥塘,太湖水口,此指太湖。

    九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浇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笺注〕 此为巅茶亭联。在浙江绍兴驻跸岭。

    十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樊增祥〔樊增祥〕 1846—1931字嘉父,号云门,一号樊山。

    湖北恩施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历官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浙总督。有《樊山全集》传世。

    〔笺注〕 此为樊山题杭州九溪林海亭联。九溪在杭州市西湖之西南、龙井之南。林海亭在九溪之畔。赵州茶:唐代高僧从谂禅师778—897,俗姓郝,曹州今山东省荷泽市郝乡人。为南泉普愿弟子,传扬佛教不遗余力。住赵州今河北赵县观音院。时谓“赵州门风”,世称“赵州和尚”。从谂的口头禅是“吃茶去”。据传饮茶便达于顿悟,所谓“赵州禅法”。《五灯会元》卷四:“赵州从谂禅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

    ‘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所以,上联中“且吃了赵州茶去”的赵州茶,并非是普通的赵州茶,而是充满禅味的佛茶。陌上花:词牌名。五代时,唐末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吴越王钱镠自立为吴越国907—978,为十国之一王,钱镠是临安今杭州市人。王妃每岁新正都归临安省亲,王以玉笺锦书遗妃云:

    “陌上花开,要缓缓归矣。”妃见乃还都吴州今之苏州,在五代时曾改称吴州、中吴府。吴人用其语为《缓缓歌》。

    十一

    不问石砚羊毫,一样染成烟雨景

    且把玉壶雀舌,几番吟到月浸亭

    〔笺注〕 此为九江甘棠湖茶亭联。在江西九江市中心,由庐山泉水注入而成。为游览胜地,亦是品茗佳处。雀舌:茶名。《梦溪笔谈》:“茶芽,古人谓之雀舌,言其至嫩也。”月浸亭:即浸月亭,在甘棠湖畔,该亭于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时初建。后人据其《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诗句而命名。

    十二

    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备夏水秋汤,迎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

    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拳头,击晨钟暮鼓,唤配眼耳舌鼻身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

    〔笺注〕 这是一幅谐趣茶亭联。其旨意在于破除“六道轮回”之说。在诙谐中道出了人才是宇宙的真正主宰这一真理。看,茶亭的主人,在方丈的小小茶亭里,来接待“三世诸佛”,同时品饮人间的香茗,这岂不是超乎了苍穹之上吗?而下联:“唤配眼耳舌鼻身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之句,却又回到了“有情众生”居住的世俗世界的现实生活之中。这的确是一幅颇有意趣的茶亭联。三世诸佛:佛家语。“三世”为迁流义,用于因果轮回,指个体一生包括其生死轮回的转化过程——一个似乎是无限的过程的存在时间。过去:指前生、前世;现在:指现在、今生;未来:指来世、来生。三世诸佛:过去佛,指迦叶诸佛;现在佛,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佛。六道众生:佛家语。即佛教所说的一切有情众生,都要按生前的善恶行为,有五种轮回的趋向。即指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三界诸天”。再加上阿修罗则称之“六道”。佛教宣扬的“六道轮回”是指的前五种趋向,因为“阿修罗”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即已成为“金身罗汉”,达到“涅盘”境界,不再进入生死轮回。

    十三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笺注〕 清朝年间,广州近郊三眼井桥头,有座茶亭,亭子里挂着这幅对联。此联乍看似乎在说就餐吃茶,其实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如何对待人生?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联语在警示人们,一定要“分清邪正”。

    六、茶楼茶馆联六十八副

    一

    振兴古国茶文化

    扶植民族艺术花

    ——北京老舍茶馆联

    ——尹盛喜〔尹盛喜〕1937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山东省肥城县。

    出生于北平前门外一个木制品工匠之家。生不逢时,正处于国家半壁河山沦陷,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少年家境贫寒,一家数口仅靠父亲做木器雕花维持生计。童年时曾进入一家私塾和梁家园小学读书。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进入北京二十九中学读书,1957年于北京第十四中学高中毕业。曾任北京市宣武区美术厂副厂长,前门街道办事处干部,现任北京市大碗茶商业贸易集团公司总经理。曾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会议上曾受到国务院总理李鹏的亲切接见。

    尹盛喜是一位闻名中外的企业家。他于1979年6月,以六把大铁壶、一百个粗瓷茶碗、三斤茶叶末,带领二十个待业知识青年,在北京古老的前门箭楼下办起了“青年茶社——震云阁”,从“二分钱一碗的大碗茶”创业起家。这十七年来,他的事业正逢国家四化建设蒸蒸日上的历史发展时期,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的才智与胆略,先后在北京、深圳、海南等地创办了大碗茶商贸企业。

    尹盛喜多才多艺,他自幼即爱好音乐,学唱京戏,他串演“空城计”中的司马懿,“沙家浜”中的胡传奎等角色惟妙惟肖;他还学习书法和绘画艺术。

    尹盛喜先生,从创办青年茶社到创办老舍茶馆,为弘扬中华茶文化与传统民族艺术相结,探求新的意境与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副联语即是1988年12月15日为北京老舍茶馆开业时所题。

    〔题解〕 老舍茶馆是一家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命名的茶馆。始建于1988年,它是北京市大碗茶商贸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之一。

    老舍茶馆,坐落在北京市前门外西大街三号楼“大碗茶”商贸集团商场三楼。一进入这座茶馆便给人一种馨香高雅的中华茶文化与民族艺术融为一体的浓重氛围。厅内陈设清新、古朴、典雅,京味十足。人们来这里可以品饮各类中国名茶,品尝各种宫廷细点与应季北京小吃,每晚都可以欣赏到来自曲艺、戏剧等各界名流的精采表演。客人如有雅兴亦可登台客串。如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和梅葆玥,着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骆玉笙,着名相声演员姜昆、唐杰忠等都曾在老舍茶馆献艺。

    国内外的诸多风云人物都曾光顾这座茶文化艺术殿堂。

    他们中间有前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新加坡总统王鼎昌、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美国前总统布什和前国务卿基辛格等都曾光临茶馆品茗赏艺;台湾省东吴大学教授章孝慈先生在品茶、观看艺术表演后,即兴挥毫题词“精湛”,予以高度赞赏。

    国内外茶文化界、艺术界、企业界、海外侨胞观光旅游团等都曾光临这里品茶赏艺,访问参观或举办各种联谊活动。

    老舍茶馆,现在已经成为中外宾客来京必游的一处名胜,身临其境如同进入一座老北京民俗博物馆,令人赏心悦目,受益非浅。

    〔笺注〕 古国:指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具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史的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华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书写下了绚丽光辉的篇章。它包含着儒、释、道诸家深刻的哲理与高深的思想意境。自西周、西汉、特别是盛唐以来,逐浙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道、茶德;以及茗饮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茶陶文化等和谐完美、统一的民族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文化魅力,它为中外茶文化与民族艺术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民族艺术:此指独具中华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京剧、曲艺等传统艺术。

    二

    酒旗戏鼓天桥市

    多少游人不忆家

    ——北京天桥乐茶园联

    ——易顺鼎〔易顺鼎〕生卒年不详字实甫,一字中实,号哭庵。清末龙阳即今湖南省汉寿县人。少年奇慧,颇负才名,晚清着名词人。着有《楚颂亭词》、《湘弦词》、《琴台梦语》、《容园词综》等集传世。

    〔题解〕北京天桥乐茶园,始建于1933年,原名“天乐戏园”。1991年在其原址上翻修改建后,由我国着名戏剧大师曹禺先生提议命名为“天桥乐茶园”。这副楹联是在茶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