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选刺客疤六爱计 斩烟犯颠地吃惊

    第三回 选刺客疤六爱计 斩烟犯颠地吃惊 (第2/3页)

,掌柜的就去后院选刀。

    赵疤六一边喝茶,一边等着。时间不长,掌柜的抱出几把刀来,放在柜台上,让他随意挑选。赵疤六拿起一把看看,摇一摇头,又放下了;又看了一把,还不满意。他抬头问道:“掌柜的,这几把刀,都是样子货,好看不实用。还有好的吗?我不怕多花银子。”“看您说的,我有货还怕卖吗?实在选不出来了。不信,您就亲自去看看。”“那我就不客气了!”说着,赵疤六站起身来,随掌柜的往后院走去。

    赵疤六跟掌柜的走进货房,抬头一看,但见墙上挂的,案上放的,都是刀枪棍棒,有的还贴着名签,标着号码。一看便知,这是他人的定货,还没取走。他眼睛盯着那些定货,看来看去,突然把眼睛落到西墙。西墙上并排挂着五口腰刀,只见中间那口,黑鲨鱼皮的刀鞘,黄铜刀盘,黄铜饰件,一尺多长的红紫色的刀穗子。赵疤六伸手摘下,按绷簧把刀拽出鞘,眼前立刻闪了道寒光,蓝汪汪的刀锋,十分锐利。他一下子就相中了,回头问掌柜的:“这口就满好吗,你怎么说没有呢?”掌柜的笑道:“这是人家定打的。不信,你看,刀把不是标着姓名吗?”赵疤六一看,果真不假,标签上写着“三元里何玉成”六个字,不免有些晦气。但仍是爱不释手,便和掌柜的商议:“能不能把这口刀先卖给我,你再费点事,给这位姓何的再造一把?”“这哪行啊,人家定好了,今天就来取货。”

    这时,赵疤六把脸一横,把眼一翻,把当海盗时的野蛮劲儿又使出来了:“掌柜的,咱这么说吧,你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我今天是非买不可!”这掌柜的知道他是道员府的教师爷,过去又当过海盗,什么屎都拉得出来,怎敢惹他?这才勉强答应了。不过,他要求赵疤六留下一个条子,写上姓名,说明原因,以防定货的原主找麻烦。同时,也证明一下元记刀枪铺按期付货,没有失信。赵疤六一看,刀也买下来了,要不答应写这个条子,似乎也太不近人情了,便点头答应下来。他拿着这把短刀,和掌柜的一同回到前柜账房,付了十两银子,就提笔写那条子。顷刻写完,递给掌柜的:“要不是爷爷有急用,我才不找这个麻烦呢。你告诉那个姓何的,要是不答应的话,到府里找我去。我出趟门儿,几天就回来了!”说罢,把刀一夹,扬长而去。刀枪铺掌柜的瞅着他的背影,真是哭笑不得。

    说到这里,应该交待一句:赵疤六哪里知道,他在这里所做的一切,早就被人看在眼里。同时,还跟着他的踪迹,牢牢把他盯住了。

    且说赵疤六,拿着新买的钢刀,回到府里,马上准备起程。他取来一个包袱皮儿,找出几两大烟,又取来几十两银子,用包袱皮儿包好,换了一身干净利落的衣服,蹬上一双薄底快靴,背起包袱,也不向伍绍荣辞行,就起身上路了。

    赵疤六出了北门,顺着大道往前走。一边行走,一边探听林则徐的音信。

    这时,钦差大人林则徐前来广州禁烟的消息早已传开,酒馆茶肆,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这件事。他听说林则徐快到韶关了,而且,韶关镇的地方官和老百姓,正在准备隆重迎接钦差大人。他便加快了脚步,直奔韶关而去。

    这一天,赵疤六来到韶关镇,一打听,得知林大人明日中午进韶关镇。他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林则徐来得好快,可见一路顺风,没有耽搁时间;喜的是,韶关镇这地方较大,前来迎接钦差的人一定很多,秩序一定不好,正好乘混乱之机下手。他想到这里,就先找店房住下。

    赵疤六在店房住好,吸了几口大烟,解了解乏,便到街上踩道。什么叫踩道?踩道又叫踩盘子,这是刺客、强盗在下手前,必须做好的一件大事。赵疤六踩道的目的,是要看看林钦差的大轿走哪条路,都要经过什么地方,从什么地方下手合适;行刺成功了,从哪儿脱身;行刺不成,又从哪里脱险;哪条街,哪条胡同,都通哪些地方;哪条胡同是死胡同;官兵都在什么地方把守;周围都是什么环境……如此等等,都需要事先摸清底细。赵疤六干这一行经验丰富,到街上只转绕了半天,就把大部分情况摸清了。只是何时下手,费了不少脑筋。按常规,应在夜间行刺。为什么?夜间便于行动、隐匿和逃走。但他又感到,在夜间行刺没有把握。为什么?他行刺的目标是钦差大臣,官高位显,身边的卫队一定不少,在他下榻的馆驿周围,肯定戒备森严,无机可乘,不如在白天下手;但害处是白天看得清楚,众目睽睽,容易暴露。不过也有有利之处,一般来说,人们在白天难免麻痹大意,防范疏忽,有空子可钻,这是其一;其二,街上人多,追捕不便,利于逃遁。利害相比,白日行刺虽要冒些风险,可是成功的可能性还是较大。赵疤六盘算来盘算去,还是采取了白天行刺这个方案。他把主意拿定,便回店房休息去了。

    次日天明,赵疤六提着包袱,出了店房,直奔十字街的太白酒楼。这是他事先踩好的地方。他上了二楼,找了个临街的座位,推开窗户往下一看:这个地方选得真好!楼高不过丈五,凭着自己的功夫,从这儿跳到街心,决无危险;无论行刺成功与否,都可以从太白酒楼对过的酱园子逃走。想到这儿,他心里踏实多了。赵疤六早就摸清,林则徐于正晌午时才到韶关呢!时间尚早,吃饱喝足再说。便找跑堂的要了几个菜,半斤白干酒,自斟自饮起来。

    赵疤六一边饮酒,一边盘算行刺时可能出现的麻烦。正在这时,只见从楼下上来一老一壮两位客人。这个老的:身高体健,五大三粗,紫红的脸膛,一把花白胡子,脑门儿又宽又亮,一对大眼睛溜圆,两只大手好像蒲扇,一对大脚恰似旱船,一身蓝布裤褂,手提黄布包裹。那个壮年长得干净利落,潇洒英俊:黄白面皮,细眉朗目,通红的嘴唇,燕尾八字胡,黝黑的大辫子,一身米色裤褂,手提长条包裹,二眸子炯炯有神。这两个人在赵疤六右边那张桌子旁边坐下,要了几个菜,边吃边唠起来。

    赵疤六斜眼一看:这两个人来得有点蹊跷!为什么和我一样靠窗坐下?莫非也来行刺?想到这儿,便注意听他二人说些什么。只听那老头儿说道:“方才你到哪去了?害得我到处找你!”壮年人答道:“师父不知,我初到韶关,看哪儿都很新鲜,就到处转游转游,开开眼界,所以晚到一步。”老头儿听了,很不满意,用教训的口吻说道:“往后千万记住,说话办事都要稳妥些。千万别犯了老毛病!”

    老头儿说到这儿,赵疤六就想:啊!我明白了,那个小子可能和我一样,过去也是吃老横的,现在洗手不干了。他师父还不放心,便对他教训一顿。我得好好听听,他师父说些什么?又听那个老头儿放大声音,继续说道:“告诉你,这地方没你的便宜可拣!别觉着你聪明,有点本事,就想胡作非为。你可小心点儿,一失足成千古恨,你懂吗?”

    赵疤六一听,心里就犯合计:这个老头儿是不是说我?他可佛是指鸡骂狗?不然的话,为什么越说声音越大?他越是这样想,就越是想听个仔细。只听那个壮年人笑道:“师父放心,我都三十多岁的人了,还用你老替我操心吗?”那老头儿说道:“不见得吧!别忘了古人留下的这句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再不快悬崖勒马,仍然一意孤行,可有你好看的!”

    赵疤六一听:这不是含沙射影说我吗?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又一想:我何必多心呢!人家教训自己的徒弟,与我有什么关系?想到这儿,再也不想听那一老一壮说什么了,只顾自己喝酒。

    正晌午到了,忽听街上有人喊:“林大人进街了!”“林大人到了!”霎时间,喊叫声一阵大乱。楼上吃饭的都站起身来,拥向窗口。

    赵疤六闻听“林大人到”,一阵紧张,心头乱跳,也站起身来,先往四周看看,提起包袱,来到人最少的那个窗户,翘脚往下观看。就在这时,那一老一壮也站了起来。壮年人说:“师父,你算账吧,我到下边看热闹去。”说着,跑下楼去。那位老头儿两眼紧紧盯着赵疤六,当赵疤六伸手抽出那把钢刀,往窗外一蹿,那个老头儿也三步并做两步,随后跳了下去。赵疤六跳到林则徐的轿前刚想动手,先下楼的那位壮年一脚把赵疤六的钢刀踢掉,那位老头儿伸出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