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喜之喜咸丰得子 忧之忧洋兵进犯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八十二回 喜之喜咸丰得子 忧之忧洋兵进犯 (第1/3页)

    晚清**透顶,

    贪婪愚昧无能。

    国家尊严一旁扔,

    换来苟延活命。

    咸丰皇帝命人把御医唤来,为懿妃诊脉。四名御医轮流看罢脉象,最后得出结论,果然是喜脉,已怀孕四个多月了。咸丰转怒为喜,重赏御医。又对懿妃说:“看在怀孕的分上,就不打你了。记住,下不为例。”懿妃蒙赦,不住地叩头谢恩。咸丰又说:“汝若能为朕生一皇子,朕决不亏待于你。”“婢子谢恩。”懿妃怀着委屈而又欣喜的心情,回归寝宫去了。

    当晚,咸丰虽宿于四春宫,但是,他对懿妃有孕一事,极为关心,让安得海协同御医,格外照看。因为这位二十六岁的皇上,尚无子嗣,只有丽妃生了一位公主。咸丰对此十分苦恼,身为君主,他对传宗接代的男孩儿是极为重视的。

    懿妃的思想负担尤其沉重。她望着一天比一天隆起的肚子,十分担心,渴望能生下一个男孩儿。果能如愿,名利、地位、权势,都不成问题;相反的话,这一切就会落空。所以,她整日拜佛祷告。

    光阴流逝,转眼就到了分娩的日子。上上下下一派忙碌,光接生婆就来了十多个。咸丰也在子孙娘娘的神像前,焚香祈祷。然后,坐在偏殿听候消息。三宫六院的嫔妃,除正宫皇后外,都聚集在望月楼中,围前围后地伺候着她。

    懿妃从辰时觉病,一直折腾到掌灯,尚未分娩,疼得她几度昏迷,嗷嗷直叫,众人急得团团打转。咸丰更加坐立不安,一更天过去了,无信儿;二更天过去了,仍无消息。眼看三更天到了,就见小安子跌跌撞撞跑进偏殿,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说:“恭喜万岁爷,贺喜万岁爷,懿妃娘娘她生了一位皇子!”这时,接生婆也到偏殿送信儿:“懿妃娘娘生下位九斤六两重的大胖皇子,母子平安无恙。”咸丰长长出了一口气,赶紧又跪到神像前,焚香朝拜。

    消息传出,北京震动。各衙门一律张灯结彩,表示祝贺。三天后,咸丰赶回北京,在御太和殿接受百官的朝贺。并且颁旨,晋升懿妃为懿贵妃。咸丰又翻字典,又找辞源,给皇子起了个名字叫载淳。载字是按“字”排下来的,据说乾隆皇帝的六皇子永瑢,绘了一份岁朝图,献给孝圣皇后。乾隆大喜,御笔亲题了“永绵奕载奉慈娱”一句话。以后,便取其中“永绵奕载”四字,作为宗室命名的排行。咸丰是奕字辈,叫奕諠。新生的皇子,自然是载字辈了。“淳”字乃是化行俗美的意思。所以,取名为爱新觉罗·载淳。

    懿贵妃生了皇子后,觉得身价高贵,连皇后都不看在眼里。小安子奴随主贵,也升了贵妃宫中的总管。他和主子一样,也不把旁人看在眼里,俨然成了全皇宫的大总管。平日吆五喝六,专横得不得了。

    书要简短。一晃载淳到了三岁,身体健壮,聪明伶俐,咸丰帝非常高兴。然而,三年来的时局却愈加危机了。太平军攻破了江南、江北两大营;钦差大臣向荣、琦善相继毙命;江苏告急,武汉垂危,长江、黄河流域农民革命风起云涌。失城失地的噩耗,像雪片一般飞到北京。偏偏洋人又乘火打劫,把兵舰开到天津大沽口。还叫嚣说:清政府如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就要杀进北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清政府已面临着亡国的厄运。这正是“摁倒葫芦瓢又起”,一宗不了又一宗。咸丰皇帝愁得长吁短叹,茶饭懒咽。

    这一日,他宿到懿贵妃宫中。尽管懿贵妃百般殷勤,也不能讨咸丰一乐。她问道:“什么事把皇上愁成这样?”咸丰把朝臣的奏章以及所发生的事情讲了一遍。懿妃道:“洋人何故又来挑衅?”咸丰道:“说起洋人,比长毛子更可恨——尤其是英夷,最最可恶。”懿贵妃道:“婢子识少见寡,望陛下开导。”

    咸丰让她坐在身旁,把鸦片战争的往事,耐心地讲了一遍。并且,又接着说:“后来,洪、杨倡乱。徐广缙调往湖广,朕让叶名琛督粤。英夷又提出进城的要求,名垛一向轻视洋人,对英夷的照会搁置不理。因此,洋人与他结怨。那年,东芜县党匪作乱,名深力剿之,大获全功。朕加封他大学士衔,留任广东。说来,冤家路窄啊!有一次,海外来了一艘洋船,悬着英夷国旗,闯入内河。巡河兵怀疑是汉奸伪装,便拔去英旗,并将舟子上十三人一概拿问。英夷总领事巴夏礼、立刻遣书诘问,名深乃释放舟子。巴夏礼又借口不受,偏要叫名琛去当面认罪,名琛当然不能去。巴夏礼要求进城谈判,又被名深拒绝。恼得巴夏礼性起,令洋兵攻入省城,将名垛生擒押往印度。可叹叶爱卿,竟死在异国他乡。眼下,广州已成为英、美、法三国公地。英夷还不罢休,又牵诱法、美两国鼓轮北行,先至上海,又逼天津。俄国人也乘机要挟,他们联合一气,提出种种苛求,实在是欺人太甚!”

    懿贵妃惊道:“洋人打到天津卫了?”“正是,朕就为此事发愁呢!”懿贵妃道:“陛下打算怎么办?”咸丰道:“朕已派直隶总督谭廷襄办理此事,尚未得到回信。”

    咸丰帝话音刚落,小安子匆忙跑进寝宫,跪在门外启奏道:“军机处有急事奏报,请万岁爷升殿!”咸丰一惊非小,忙穿戴整齐,在宫监的簇拥下,升坐勤政殿。大学士裕诚奏道:“英、法、美、俄四国兵船,已开进白河口。并发出照会,要与我朝谈判。他们还说,如不答复他们的条件,就要打到北京。直隶总督谭廷襄无计可施,飞奏北京,请旨定夺。”咸丰连连说道:“这怎么好,这怎么好?”裕诚奏道:“洋鬼子来者不善,陛下切不可等闲视之,应立刻派员与彼谈判。如和谈有望,尽量求和,如无希望,赶快调兵勤王,不能再迟误了。”“卿说得是。”咸丰寻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