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回 两太后密谋定计 恭亲王决定北行

    第八十八回 两太后密谋定计 恭亲王决定北行 (第2/3页)

谁敢不遵懿旨!”

    太监把小安子绑到木架上,抡起牛皮做的皮巴掌,左右开弓,这顿打呀!开始的时候,小安子拼命地叫唤;打到三十下的时候,没声了。为什么?疼昏了。陈胜文见打够了,才叫人用凉水喷脸。不一会儿,这小子醒过来了。陈胜文叫人喂了他点儿止疼药,暂把他软禁在门房。陈胜文办了个手续,派了两个人,把安得海押送北京。

    进京后,小安子被送进内务府。值班的主事看了案由和太后的批示,决定让小安子清理粪便。小安子说:“请老爷等一等。”陈主事大怒,把桌子一拍:“混帐!你叫我等什么?”小安子说:“老爷息怒,小人有话说。”陈主事一愣。小安子又补充道:“秘密大事!”陈主事把屋里人赶走,说道:“什么秘密?”小安子说:“不能跟您说。”“混帐!”陈主事大发雷霆。安得海解释说:“老爷息怒,这件事确实不能对您说。”

    陈主事见他胸有成竹,把火压了压,问道:“你想对谁说呢?”“我要亲自面见宝大人,或是文大人。”

    陈主事明白,他指的是内务府大臣宝茎和军机大臣文祥。可见,小安子是有来头的。他不敢怠慢,马上用一乘小轿,把安得海送到宝无鋆府。

    宝鋆是恭亲王的至交,也是恭党的主要干将。几天来,他正忙于了解承德的动态,积极筹划对付“顾命大臣”的办法。听了陈主事的禀报,使他深感费解。小安子只不过是一名小小的太监,他来求见我有什么事呢?立刻传话,把小安子带进来。

    安得海恭恭敬敬给宝茎请了安。宝茎看罢,拉着长腔问道:“你就是安得海吗?”“是的。”“什么事呀?”安得海往四外看了看,没有言语。宝鋆屏退左右,又问道:“这回你该说了吧!”

    小安子从辫子里取出一张纸条,呈给宝釜。宝鋆把纸条展开一看,顿时肃然起敬。赶紧站起来,面北而立,默默地念了一遍。上写:

    着恭亲王奕诉速来行在,有密事面商。切宜谨慎,勿泄密。

    钦此

    纸条上面盖着“御赏”印,收尾盖着“同道堂”印,无疑是两宫太后的懿旨了。

    宝鋆把纸条收好,向小安子笑着说:“起来吧,坐下讲话。”“谢大人。”安得海坐到乌木凳上。宝鋆又问:“看样子,你是用苦肉计混出来的?”“正是。”小安子得意地说,“肃六控制着行在,鸟儿都难飞越。要舍不出点本钱,还能出得来?”

    宝大人一看小安子这副模样,从心里腻味他。不过,看在两宫太后的分上,不得不说几句场面话:“真难为你了。有种,是个好样的。”小安子把胸脯一拍,说道:“不是小人说大话,这种差事除了我,谁也办不了。不过,为了大清朝的江山,受点罪也没什么。要不,怎么叫忠臣呢?”宝茎不愿多听,把话锋一转,严肃他说:“你立了功,将来必受重赏。不过,现在要保守秘密。你照旧去打扫处干活,别露出任何马脚。”“是,小人记住了。”宝鋆又说:“你要坏了大事,可拿你是问!”“当然,当然。”宝鋆喝令一声,命人把安得海押走。

    按下安得海不提,单说宝鋆。他盼到掌灯时分,忙坐上八抬大轿,急奔军机大臣文祥府。见面后,简单地把事情说了一遍。文祥见事关重大,忙命人请大学士桂良、军机章京朱学勤,速到恭亲王宫邸议事。

    恭亲王的书房里灯蜡辉煌。五个人围坐在一起,密商大事。大学士桂良道:“看来,行在的形势非常紧张。不然,两宫太后何至使用苦肉计?你应该马上动身去承德。”

    桂良是恭亲王的岳父,谈话自然很随便。朱学勤说:“三天前,我就把恭亲王要去行在、叩谒梓宫的折子发出去了。不用问,肯定卡到肃六手里。他会用种种借口,来阻止恭亲王去的。”“管他呢!”文祥说,“咱们来个突然进攻,叫去得去,不叫去也得去。恭亲王与先帝一奶同胞,又是堂堂的恭亲王。兄弟之情,君臣之义,不论从哪方面讲,叩谒梓宫也是应该的。他肃六再狡辩、也拿不出挡道的理由。”“对极了!”宝鋆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要碰碰他顾命八大臣!”朱学勤插言道:“关键不在碰不碰,主要的是与两宫太后商讨大事,面授机宜。内有两太后,外有咱们恭亲王,难道还斗不倒他肃顺?”

    恭亲王一直没有说话,只是望着天花板出神。宝鋆问道:“你怎么不言语?”奕反问道:“你说,这条苦肉计出在谁的身上?”宝鋆道:“这还用问吗?自然是西边(指西太后)出的点子。”奕道:“何以见得?”宝鋆笑着说:“东太后老实得不得了,连句整话都说不出,她哪来的主意?西边的可就不然了,自打得宠后,常协助先帝办公事。听说,她喜欢读演义小说,能言善讲,既多事又泼辣,可不是个饶人的。我仔细看了字束,也不像东太后的笔迹。可见,准是出自西太后之手。”桂良道:“这样看来,西边的倒是个拿事的。敢跟肃六较量的人,决不是个好惹的,何况又是个年仅二十七岁的女人?”“问题就在这儿。”恭亲王环视着众人道:“对付肃六并不难——别看他是顾命大臣,关键是这位西太后。她想干什么呢?比方说,把顾命大臣打倒之后……”

    “对呀!”众人相互看了一眼,从心眼儿里称赞恭亲王的远见。宝鋆道:“我也想过。从种种迹象表明,她可能有垂帘听政的打算。”“往下说,往下说!”恭亲王一个劲儿地催促他。宝鋆接着说:“十天前,颁布过一道圣谕。规定说,凡奏章,必先经两太后过目后,再交顾命大臣审理。还规定,几属廷寄和上谕,必须经两太后用上‘御赏’、‘同道堂’两印之后,方能有效。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