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回 董元醇上书垂帘 八大臣罢职搁车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九十回 董元醇上书垂帘 八大臣罢职搁车 (第1/3页)

    御史上书垂帘,

    君臣舌战闹翻。

    顾命罢职急红眼,

    行在一片混乱。

    杜翰摇头晃脑,在众人面前说出他的看法:“恭亲王来得突然,走得匆忙,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虽然表面上没露出什么痕迹,又安知他私下没有活动?你我不可不防啊!”载垣道:“你说,他是自己要来的,还是有人叫他来的?”“自然是奉命而来!”“奉谁的命?”“西宫太后!”杜翰说得斩钉截铁,使众人无不惊骇。肃顺问:“何以见得?”杜翰道:“中堂还记得吗?前些天,安得海被逐回京,卑职对此颇感怀疑……”肃顺猛省道:“你是说他们订苦肉计,使小安子通风报信?”“正是这样,”端华道:“你既然有这怀疑,何不早说?”杜翰道:“这是我最近才想到的。”“马后炮!”焦大麻子说:“杜大人之见,不无道理。不过,恭亲王来了,也未与两宫见着面哪!”杜翰冷笑道:“醇王福晋,随便出入宫禁,什么话捎不到?”肃顺听了,深感失策。但又不服气地说:“算了,别胡猜乱疑了。我还是那句话,‘孙猴子再有本事,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叫他们随便折腾去吧!”八大臣一向以肃顺的意志而转移。他的发言成了结束语,谁也不再说了。

    几天后,军机处收到一封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的奏折。八大臣对这个折子的内容,十分关注。但他们无权先看,必须呈给两宫太后。

    西太后每天批阅往来的奏章。今天,她用罢早膳,便伏在大字桌上,认真地审阅着折子。头一封是曾国藩从安庆发来的,大意是说,曾国荃已经兵进采石矶,镇江和瓜州已于七月三十日克复,斩首万余。金陵已陷入重围等语。她提起笔来,批了“通报嘉奖”口个字。

    她伸手拿起第二封奏折,没看了几行,就被吸引住了。读完后,拿着折子来到东暖阁。

    东太后正看着小皇帝、大公主玩耍,见西太后走来,就知道有事。忙叫双喜把小皇帝、大公主领走,又起身让座:“什么事,把妹妹乐成这样?”“姐姐,你看这道奏折。”西太后把折子递过去。“谁的?”东太后问。“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的。”东太后看了几眼,不太明白,笑着说:“妹妹,你讲给我听吧。”

    西太后挨着东太后坐下,手指着折子,边念边解释:“他说了两个问题。一是事贵从权,一是理直守经。总的意思,主张咱姐俩垂帘听政。他说得有理,皇上年幼,必须由太后权理朝政。等皇上成人后,再撤帘归政。”“就是嘛。”东太后不住地点头说。不过,她又担心地问:“好倒是好,肃顺他们能答应吗?”“当然不会。”西太后道:“不管他答应不答应,也得给咱照办!权操自上,不操在他们手里。决不能本末倒置,任听他们的。”东太后说:“妹子,我可不是怕事,我看,这件事最好先别提。等回京后,见着六爷再说吧。”

    西太后一向看不起东太后。但就这件事来说,她说得不算不对。这封奏折,肯定会遭到八大臣的强烈反对。现在看来,八大臣占着上风,自己没有必胜的把握。回京后再议,形势就不同了。所以,西太后点点头,就把这个折子“留中”了。留中就是把折子先放在太后手里,对折子所提的问题,抱着不加可否的态度。

    第二天,军机处把折子领下来,核对数目,却少了一件。载垣问少谁的,苏拉说,“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的折子留中了。”“胡来!”载垣道,“要都留中,还要我们顾命大臣干什么?去,就说我说的,把折子要回来!”苏拉转身去了。

    杜翰说:“诸位看出来没有?这里边肯定有文章!”载垣道:“所以,我才非要不可。”

    苏拉回来了,禀报说,折子被西太后留下了,说是她要看看。载垣哼了一声:“叫她看吧,等她看完了再要!”

    书要简短。光这一天就催了五次,可把西太后气坏了。她对东太后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咱们本想搁搁再说,可他们偏不答应。太后连个留折子的权都没有,他们这不是要造反吗?”东太后一听“造反”二字,吓得头皮发奓,忙问道:“你打算怎么办?”“传见他们,把话讲清楚,叫他们照办!”“他们要不听呢?”东太后都要哭了。西太后冷笑一声:“不听不行!我也看出来了,你退一尺,他进一丈。”东太后双手合十,不住地念佛:“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