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回 西太后饱暖生事 安行海乐极生悲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九十四回 西太后饱暖生事 安行海乐极生悲 (第1/3页)

    小人得志将脸扬,

    敲诈勒索任猖狂。

    狗仗人势啥都千,

    恶贯满盈刀下亡。

    肃顺被众番役架到牛车上,直奔菜市口。

    出斩肃顺的消息不翼而飞,震动了京城。人们怀着不同的心理,涌上街头,赶奔刑场。恭亲王怕出事,便和九城兵马司、顺天府、步军统领衙门打了招呼,出动三四千官兵和衙役,维持秩序。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如临大敌。从宗人府到菜市口的大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押送肃顺的牛车,只好缓缓而行。午时三刻,这位显赫一时的庞然大物,终于掉了脑袋。

    顾命大臣被彻底打倒了。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祺祥政变”。因为事情发生在辛酉年,所以又通称“辛酉政变”。十月初九,小皇帝载淳驾坐太和殿,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典礼,改年号为同治。又颁旨加两太后的徽号:东太后为慈安太后,西太后为慈禧太后。

    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的寿诞之日,免不了又是一场祝贺。十月十五日,两宫太后正式垂帘听政。加封恭亲王为议政王,总理全国大事。又改组了军机处和内阁。凡辛酉政变的“有功人员”,都擢升重用。凡肃顺一党,皆受沙淘。大赦天下,嘉奖官兵,直忙了一个多月。

    慈禧太后是个极聪明能干的女子。自从她垂帘听政以来,明察秋毫,赏罚分明。把咸丰帝留下的这个乱摊子,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满朝文武无不敬畏,慈安太后一向不爱过问政事,大权皆操在慈禧之手。日久天长,人们几乎把东太后淡忘了。

    同治三年,天京失陷,太平天国崩溃。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没有比这件事更值得祝贺的了。慈禧命议政王奕传旨,嘉奖湘、淮军,恩封曾国藩为一等侯爵,余者都晋升一级至三级。并且,奖给银牌四百两,黄马褂十领,朝珠五十副,白银十万两。

    同治五年,捻军回民起义,先后被清政府剿杀。慈禧更是喜出望外,传旨“普天同庆”,并且,加曾国藩大学士衔、直隶总督,左宗棠为川陕总督,李鸿章为协办大学士、总督两江,余者,各有升迁。于是,文武百官联衔上奏,颂扬慈禧之德。尤其是才子聚集的翰林院,更是大书特书、大捧特捧。把个那拉氏乐得然飘飘,飘飘然,连北都找不着了。

    新任的总管太监安得海,在慈禧面前说一不二,满朝公卿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有一次,恭亲王奕有急事,向慈禧禀奏。因为没有运动他,这小子恨在心头,借口说太后正睡觉,把奕蹲了两个多小时。同治皇帝喜欢踢球,有一次,把球踢进西暖阁院里。小安子硬说皇上惊了太后的驾,竟假传懿旨,罚皇上站了半个时辰。诸位请想,他连恭亲王和皇上都不摆在眼里,何况他人?至于打骂宫监,勒索百官的事,更是家常便饭了。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除慈禧之外,没有不恨他的。

    到了同治七年。有一天,他给慈禧太后按摩。一边伺候着,一边讲九城的新闻和民间的丑事。慈禧听了,乐得眉飞色舞。讲来讲去,就讲到同治皇帝身上了。他说皇帝虽小,却经常与宫女厮混,若不加管束,非闹出笑话不可。慈禧说:“你看该怎么办呢?”小安子笑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早点给万岁爷成了亲,太后不就省心了吗!”“嗯,说得不错。你看有合适的吗?”“回太后的话,奴才发现员外郎凤秀的女儿不错。”“多大了?”“可能比皇上小一两岁。”慈禧道:“现在还小着点,过两年再说吧!”小安子道:“太后说得对。不过,依奴才看,早一点准备还是应该的。一般的小民,还要经过提媒、相亲、定亲、娶亲这几道手续,何况是堂堂的皇室?等事情到了眼皮底下,不但太后着急,下边的人也抓瞎。”慈禧想了想说:“都准备什么呢?”小安子道:“自然是大婚的服装。皇后的、万岁爷的、妃嫔的,里里外外还不得几百套?”“那你就通知内务府和礼部衙门,及早准备吧!””“嗻!”小安子嘴里答应着,脸上却露出不以为然的样子。慈禧问:“怎么,我说得不对?”小安子赶紧磕头道:“太后哪有不对的地方?奴才是想……这个……”“有话你就直说吧,少在我面前兜圈子。”“是!”小安子又磕了个头,摇头晃脑地说:“奴才怕内务府办不了这种差事。必须派个精细的人,亲自到江南选定衣料和样式。”“用得着吗?”“太用得着了。这次派人,一方面是给万岁、皇后制龙衣,主要是给太后您制几套好服装。”

    慈禧一听就乐了。小安子投其所好,又说道:“太后垂帘听政,把咱们大清的江山治理得这么好。您虽省吃俭用,奴才可不能不替主子张罗。”慈禧笑着说:“猴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