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回 议大婚同治立后 受干预皇帝微行

    第九十九回 议大婚同治立后 受干预皇帝微行 (第2/3页)

曾国藩和崇厚身上。说他俩“卖国求荣”、“有理变成了无理”,是“洋奴洋狗”。崇厚借去法国谢罪的机会,逃之夭夭。曾国藩迫于舆论,要求辞职。清宫不准,把他调往两江。曾国藩谢恩后,也急忙逃遁了。

    话分两头。且说慈禧太后,她为天津教案没引起外衅,而暗自庆幸。心里说:中国人有的是,杀几个算得了什么?只要洋人让步,大清的江山无恙,比什么都强。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同治十一年,小皇帝已经十七岁,该给他订亲了,谁知为了皇帝的亲事,又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原来,慈禧相中了刑部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此女今年十四岁,**可人,小巧玲珑。凤秀隶属正黄旗,他家不但是八旗世家,而且是满族八大贵族之一,乾隆的皇后就出在富察家,所以,论人品,论家世,都有当皇后的资格。

    可是,慈安太后却相中了翰林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此女今年十九岁,人样子虽不出奇,然而知书明礼,能写一手好字。外边的舆论,也都夸阿鲁特氏好。所以,慈安太后就更中意了。

    有一天,慈安太后把同治皇帝叫到长春宫,商议这门婚事。同治帝说:“皇额娘看中了就行,何须问我!”慈安道:“那可不行,大主意还是你自己拿。现在候选的共十人,从十人当中选出四名,再从四名当中选出皇后。这是你一辈子的大事,决不能委曲求全。”同治帝与母后慈安感情最好、没有什么拘束,他说:儿也准备立阿鲁特氏为后。虽然她比我年长两岁,但知书明礼,还得帮助儿处理政务。”“说得对,身为中宫,是要找个拿得起来的人。”

    两天后,西太后把东太后请到寝宫,商量同治帝立后的事。慈禧竭力夸奖凤秀的女儿,慈安则认为崇绮的女儿为好。为此,两宫太后僵持不下。最后,把同治帝找来,叫他自己决定。

    同治帝已知道慈禧的打算了,当着面不敢反驳,只好说:“儿不敢挑剔,只要皇额娘看中就行。”慈禧道:“废话!我们早就相中了,碰碰你的意思,你还推脱什么?你看富察氏好,还是阿鲁特氏好?”“这个……”同治帝心如火焚,偷看了慈安一眼。东太后道:“你不要为难,也不必害怕。这是你的终身大事,怎么想就怎么说好了。”

    同治帝鼓了半天劲儿,硬着头皮说:“儿以为,立后要立个沉稳的,我同意阿鲁特氏。”慈禧一听,真犹如五雷轰顶。她把桌子一拍,忽地站起身来。同治皇帝吓得赶紧跪倒:“皇额娘息怒,儿子错了。”慈安太后不悦道:“妹妹,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既然叫皇帝表态,就得谈出他自己的看法。不然,就别费这个事!”说着,把脸一甩,擦起了眼泪。慈禧一看,这才变了口气,说道:“立后是大事。光咱们愿意还不行,也要听听元老重臣的意见。要是他们也这样说,我没什么不愿意的。”

    当日,两宫太后把恭亲王、谆王、醇王都请来,商量此事。结果,众人都同意立阿鲁特氏为后。慈禧只好暗中叫苦,立后的事就算定了。

    同治十一年春,两宫颁下懿旨,选翰林院侍讲崇绮女阿鲁特氏为后。所有纳采大征及一切事宜,着派恭亲王、户部尚书宝鋆,会同各衙门详核典章,敬谨办理。

    九月初,大婚临近,先恩封崇绮为三等承恩公,崇妻瓜尔佳氏为一品夫人。九月十二日,同治帝遣官,祭告天地宗庙。十三日,同治帝登御太和殿,遣淳王为正使,特奉皇后册宝,到崇绮府。封凤秀女富察氏为慧妃。两日后,又加封副都统赛尚阿女阿鲁特氏为殉嫔,崇龄之女赫舍哩氏为瑜嫔。

    九月十五日,命谆亲王、贝子载容,行奉迎皇后礼。太和殿三百侍卫为前导,坤宁宫二百彩娥为后随,无数宫监左右维护,簇拥着一乘金顶金黄蟠龙绣凤的宝舆,在一片欢乐声中,赶奔皇城。不多时,已入宫门。至玉阶降舆,跪在丹墀之下。

    同治帝闪目观看:但见这位皇后,面如满月,眉似春山,龙准圆润,婢婷绝俗。看罢,大喜。在礼部官员主持下,行了大婚礼。接着,百官贺喜,普天同庆。

    三日后,慧妃入宫,又是一番热闹。接着,殉嫔、瑜嫔入宫,一直持续了半个月。

    同治帝大婚后,与皇后阿鲁特氏感情甚好,几乎形影不离。慈安太后乐得嘴都合不拢了,不由暗自庆幸。

    慈禧太后的怒气却不打一处来。她原想立富察氏为皇后,结果没能实现。因此,不仅对皇帝、东太后和恭亲王十分憎恨,就连新过门的儿媳妇,也不例外。她经常派李莲英去打探消息,了解皇帝、皇后的情况。李莲英深知慈禧的用意,就添油加醋地说:“万岁爷和皇后好得像一个人,形影不离。据说从大婚到现在,万岁爷天天召幸皇后,有时欢乐到天亮。咳,万岁爷太不注重身子了。”“狐狸精!去,把皇后给我叫来!”“嗻!”

    皇后是最怕见这位婆婆的。从成亲那天开始,就没见过婆婆的好脸。好在阿鲁特氏深明大义,不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