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第2/3页)

那封信拿出来,它在钱包里一路上象一块铅那样沉重:五页用打字机单行打成的信,字迹很模糊,她的眼睛都看痛了。显然埃伦到死也不想学会换打字机色带。

    信里讲了一连串不幸遭遇。他的脚踝骨折断了,在拜伦走后的那个星期,他和一个法国艺术评论家——一位老朋友一起去游览一些大教堂。在奥威多,他爬上梯子去看一幅因距离太远看不清楚的壁画时,失足跌在石头铺成的地板上。更糟的是,他的一直没搞清楚的国籍又发生了问题,他第一次认真对待它。

    在一九○○年左右,由于他父亲的归化而取得了“继受国籍”;但是由于他长期不住在美国,产生了困难。根据档案记录,他在他父亲归化时的年龄说法不一,相互矛盾。罗马的那个总领事,和他谈谈倒觉得人挺不错,可惜是个十分固执的官员。他提出一些刨根问底的问题,并且没完没了地要求交验证件。埃伦在极为惶惑的情况下离开罗马。他信中说:

    我决定把整个这件事丢开了,在这点上我也可能错了。这是去年十二月的事。我觉得我好象是一只误入蛛网的苍蝇,我越挣扎,缠得就越紧。当时我并不真想回国。我想如果我把这件事放一放,以后再要求更换护照——特别是如果那时候总领事换了人——他们会发给我。只不过是盖上个紫色图章和交两元钱手续费的问题,当时我认为,现在我仍然这样认为,不允许我回到祖国是很难想象的,何况在美国的《名人大词典》里还有我的名字!在挪威引起的那场惊慌时,他曾经找过佛罗伦萨领事馆。那里一个“肤浅的但看起来很和气的留着平头的家伙”承认,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技术问题;并且说,杰斯特罗博士肯定是个卓越的、受欢迎的人物,领事馆一定会想办法解决困难,杰斯特罗感到非常宽慰,就去游览大教堂了。本来约好两星期后再去领事馆,由于脚踝骨折断,未能践约。信接着说:

    后来发生了些什么事我到现在还不明白。不知是出于愚蠢还是恶意,实在令人难以相信。小平头给我写了一封信。语气是很有礼貌的。主要意思是说,作为一个战争时期无国籍的人,我面临严重的麻烦,但是他认为他已想出一个办法。国会最近通过一项法令,允许某些特殊类型的难民入境。如果我根据该项法令提出申请,我大概不会再遇到什么麻烦,因为我是一位知名的犹太人。这是他的建议。

    你能明白他写这封信有多么愚蠢,以及这封信给我造成多么大的危害吗?我是五天以前接到这封信的,至今我的怒火还没有平息。首先,不论我的证件是否齐备,他要我放弃宣称自己是美国人(而我的确是)的一切权利,并要我参加到那些以处境困难为理由而哭哭闹闹地申请入境的欧洲犹太难民的行列。

    更有甚者,他把所有这些话都写在纸上并且作为邮件寄出来。

    即便他是个笨蛋,我也不相信他连意大利人会拆阅领事馆的信件都不知道。我永远也无法理解小平头究竟为什么这样做。我不得不怀疑这里也有排犹主义的暗流。这种毒菌散布在欧洲空气中,它在某些人物身上找到安身之所并繁殖生长。意大利当局现在已经知道了我的问题。这使我的处境更为不利,令人担心忧虑。

    我每天都坐在轮椅里,在平台上享受灿烂的阳光,除了意大利用人外,就我一个人,越来越感到心焦。最后我决定给你写信,并且请我的法国朋友代寄。

    娜塔丽,我以前对这个严重问题的确太疏忽了。我只能解释说,这是因为战前,这些事似乎都并不重要。我知道,对你来讲,这些事现在仍算不了什么。你是在美国国土上出生的,而我是在维斯杜拉河畔出生的。我最近算是上了一课,才明白这是有巨大差别的,才明白个人身份的意义。我真得把我的情况澄清一下。

    所幸的是,事情还不是那样紧急,锡耶纳很宁静,食物供应又很充裕了。我的脚踝也在痊愈,战争好象是夏天远处的雷声。我正在继续干我的工作,但是我最好弄清楚我回国的权利。很难逆料那个留着小胡子的恶棍①什么时候和在什么地方会采取下一步行动。

    ①指希特勒。

    请你把这一切告诉莱斯里·斯鲁特,好吗?他就在华盛顿,而且处于事物的核心,只要找对门路,一句话就可以把刽子手准备好的例行公事的绞索割断。如果他对我还有一点点关切的话,请他办这件事。我本来可以直接给他写信,但是我知道如果你去求他,事情会进行得更快一些。请你照办。

    杰斯特罗谈到娜塔丽的父亲,写了一段非常令人感动的话。他把和她父亲疏远的罪责归咎于自己,说那是由于学者的脾气喜欢自顾自。他希望能把她当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尽管父亲的位置是永远也不可能由别人代替的。接着是关于拜伦的一段,因而娜塔丽就不好把这封信拿给拜伦看了。你见到拜伦了没有?我很想念他。他的神态可爱得出奇:勇敢、有风趣、含蓄、强壮有力。我见过几百个男孩子,没有一个象他那样讨人喜欢。象他这样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应该再象个孩子似的,可是他还象个孩子。他身上闪耀着浪漫的光辉。只要拜伦有某一方面的才能或干劲,他可能很有前途。

    有时候他很固执,他常常能够提出一些真知灼见。他说黑格尔的世界精神就是上帝减去基督教。这当然是老生常谈,但是他又说:相信上帝为人类牺牲自己容易,而相信上帝通过揭示人类的愚蠢行为来设法了群自己就比较困难。我很喜欢他这个说法。可惜的是,他就讲了这么一个比较好的见解,其他许多则都是些平庸的看法。比如:“尼采只不过是个傻瓜,”还有,“如果能明白费希特说的是什么,谁也不去读他的著作了,”等等。如果要我就拜伦在我们开办的专题辅导班——专门讨论斯鲁特所开列的书单——上的成绩评分的话,我给他“C减”。

    我常常碰到他在柠檬房里一遍又一遍地看你的信。这个可怜的孩子疯狂地迷恋上你了。你意识到这一点吗?我希望你不要无意中伤害了他。你如此频繁给他写信,我也有点奇怪。

    尽管遇到这么多麻烦事,我还可以说得上是个挺乖的孩子,《君士坦丁大帝》一书已经写到第八四七页稿纸了。

    钟当一下敲了半点,才使娜塔丽惊醒过来,从锡耶纳的平台——她在心里可以摹想埃伦·杰斯特罗围着蓝围巾,坐在那里写这些话——回到彭萨科拉海湾拉古秋的豪华府第。

    “哎呀,上帝,”她自言自语说,“哎呀,我的上帝。”楼梯上传来一片脚步声,许多声音喊着,笑着,交谈着。新娘象一阵风似的闯进这间长长的餐室。金黄色的头发梳得光艳夺目,上面盘了一圈珍珠,粉红色面颊露出愉快的样子。

    “我都准备好了,走吧。”娜塔丽马上站起来,把埃伦·杰斯特罗的信塞在钱包里。

    “哎呀,你可真漂亮!你真是好看极啦!”杰妮丝踮起足尖,整整转了一圈。“祝福你。”

    白色的锦缎紧贴她的腰身两侧和胸部,象滑腻的皮肤一直遮住喉部,显出端庄的样子。她在一片白花边的环绕中移动脚步。这种纯洁的白色配上肌肤的妖冶是非常令人**的。娜塔丽感到吃惊,又有点妒羡。新娘的眼睛里射出一种带有讽刺的光芒。在她举行婚礼前度过那次狂欢之夜后,杰妮丝

    ·拉古秋觉得自己简直跟俄国的**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一样,谈不上什么圣洁的处女了。这件事并不使她觉得不安,相反,她倒觉得怪有趣的。

    “走吧。”她说。“你和我一起坐车走。”她拉着这位犹太姑娘的胳膊。“我告诉你,如果我不是正要和华伦·亨利结婚,我会跟你争夺那个小勃拉尼的。他是个阿童尼斯①,真可爱。亨利这一家的男人!”

    ①希腊神话里的美男子。

    罗达匆匆忙忙回到旅馆,慌慌张张洗了个澡,换了衣服。她从这个旅行包里抽出化妆品,又从那个旅行包里翻出内衣,然后又从第三个包里把她从伯格道夫·古德曼商店新买的上衣找出来。柯比博士包了一架小飞机,陪她和梅德琳一起飞到这里。“他救了我们的命啦!”罗达颤声说,穿着薄薄的绿色套裙跑来跑去。“要是搭纽约最末一趟班机来的话,就连置办东西的一点点时间也没有了。那样,你的女儿和我就只好穿着破旧衣服来参加这个婚礼了。由于柯比包了飞机,我们就整整一个下午可以用来买东西。帕格,你从来没看见过东西卖得这么快。这件衣服多称心!”她举起那件绿色上衣贴在胸前。“最后一秒钟发现的。说真的,坐小飞机非常好玩。我一路上大部分时间都睡着了。可是当我醒来后,真有趣,你完全感到你是在坐飞机。”

    “他这人可真好,”帕格说。“弗莱德竟那么有钱吗?”

    “嗯,我当然不让他这么做,可是他说这次完全由他的公司出钱,他今天还继续乘这架飞机到伯明翰去。我不想过多地争辩,亲爱的。这一着救了我。你们后面给我扣上,帕格,勃拉尼真的把那个犹太姑娘带到这里来了?这是怎样搞的。我还从来没见过她。她总得和咱们坐在一起喽,别人都会以为她是咱们家的一个成员了。”

    “看起来她将会成为咱们家的一员,罗达。”

    “我不信,我就是不信。你想想看,她比拜伦大几岁?四岁?拜伦这孩子!他就喜欢叫咱们伤脑筋,总是这样,真不是东西。帕格,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我的上帝,这里可真热。”

    “她比拜伦大两岁,的确非常漂亮。”

    “你这么一说,我可真有点好奇。我告诉你,我想象她大概就象纽约百货公司里从你身边走过去的那些难对付的布鲁克林女娃娃那个样儿吧?唉,你别笨手笨脚地乱摸了,我来扣上面的。哎呀,我简直都烤焦了。汗流成河,这件衣服没等去教堂大概就成黑的了。”

    娜塔丽在半分钟之内就已经知道,这位穿着绿色薄纱外衣、戴着用玫瑰花装饰的白草帽的漂亮女人不喜欢她。在教堂外面彬彬有礼的握手,刻板的微笑,说明了一切。帕格把娜塔丽介绍给梅德琳,说她是“拜伦漫游波兰时的伴侣”,很明显,帕格想用这种并不高明的玩笑来弥补他妻子冷冰冰的态度。

    “噢,对了!那可是一次历险!”梅德琳·亨利微笑了,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娜塔丽。她自己穿的那套珍珠灰的服装是所能看到的服装中最漂亮的。“哪天我想听你详细给我讲讲。我到现在还没见到勃拉尼,你知道,我们已经两年多没见面了。”

    “他真不应该那样匆匆忙忙跑到迈阿密去。”娜塔丽说,自己觉得脸有点红。

    “这有什么关系呢?”梅德琳说,微微一笑,样子很象拜伦。在他家庭成员身上可以看到拜伦的特点,这是很奇怪的。亨利夫人和拜伦一样,脖子较长,头也抬得直直的。现在拜伦显得比较疏远了。他不再是他自己个人,不再是在波兰和杰斯特罗书房里和她在一起的那个年轻伴侣,甚至也不再是一位令人望之生畏的父亲的儿子,而是对她十分陌生的集体的一部分。

    教堂里挤满了人。从她进去那时候开始,娜塔丽就一直感到别扭。天主教大教堂并不使她不安,它们已成了供参观游览的名胜古迹。关于罗马天主教,虽然她能写一篇很好的论文,但是它和伊斯兰教一样,有它自成体系的复杂的结构。新教则是另一种宗教。如果她不是犹太人的话,她是会信仰新教的。她现在进了新教的教堂,就等于踏上了敌人的领土。罗达坐在教堂的长凳上,没有给她让出足够的地方,娜塔丽不得不稍微往里挤了她一下,轻轻说了一声对不起,从通道进入座位。

    四周的女人都穿着色彩鲜艳或是淡而优美的衣服。军官们和空军军校的学生大多穿着镶金边的白色制服。而娜塔丽参加在五月举行的婚礼却穿着一身黑色亚麻布的衣服。这身衣服是她匆匆忙忙挑选出来的,因为她模糊地意识到自己还在服丧期间,同时,她在这里也总是个教外人。人们偷偷地看她,并且低声议论着。这并不是她的想象,这是事实。这座教堂是多么精致优美啊!深色的雕花天花板,从浅红色石墙两边拱起,还有令人赞叹不绝的一堆一堆的鲜花!如果生为一个主教会或是卫理公会的教徒,该多么愉快,多么舒适,多么正常,而能举行这样形式的婚礼又该多么美妙啊!也许埃伦·杰斯特罗说得对,鼓励拜伦对自己的爱情是不负责任的。莱斯里·斯鲁特是个枯燥无味的、死啃书本的异教徒,和她本人一样,他们甚至谈过由法官主持他们的婚礼。穿长袍的牧师来了,手里拿着《圣经》,仪式开始。

    新娘挽着议员的手臂从教堂走廊一步一步地走过来,象一只美丽的大猫那么款款移动,这时罗达开始哭起来,她回想起华伦的幼年时代,回想起自己的婚礼,其他人的婚礼,回想起曾经要求和她结婚的那些年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