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第二章(2) (第2/3页)

到西单一带的大街上,他看见了不少难民,使他的心中更加烦恼,回到公馆,听家人回禀,有许多客人前来拜候并打听朝廷和战大计。卢象升推说连日不曾睡眠,身体不适,一概不见。

    “老爷,”顾显一面替他脱下朝服一面说,“刚才翰林院杨老爷来过一趟,等不着就回去了。他叫小人告诉老爷一声,他有重要话要同老爷面谈。”

    “啊,知道了。”

    虽然论官职他比杨廷麟大得多,但是他一向对杨廷麟怀着敬意,认为他有见识,有胆量,有骨头,有真学问。“他有什么重要话要跟我谈呢?”卢象升在心中盘算,“莫不是有可以助我一臂之力的地方?”沉吟一阵,他吩咐顾显说:

    “你去回禀杨老爷,就说我稍事休息就要去安定门同杨阁老、高监军议事。清他在府卜等候,我回来时一定前去领教。”

    ※ ※ ※

    卢象升在北京的公馆里并没有亲人。他的夫人和如夫人都在五月问带着孩子们和一部分仆婢回宜兴奔丧去了。因此,卢象升从朝中回来,谢绝了宾客,躲在书房 里倒也清静。随便吃一点饭,他本想稍睡一阵,但想着和战问题,十分苦闷,没法人睡。假寐片刻,他就猛然坐起,呼唤仆人顾显来帮他穿戴齐备,动身往安定门 去。刚走到大门口,一个人不顾门官拦阻,从门房抢步出来,向他施礼说:

    “老公祖①,东照特来叩谒,望赐一谈!”

    ①老公祖——在明代,知府、巡抚和总督都可以被尊称为老公祖。

    卢象升定睛一看,又惊又喜,上前一把拉住客人袍袖,说道:

    “啊呀,姚先生从何而来?真想不到!”

    “东照因事来京,适遇东虏人犯,本拟星夜返里,因闻老公祖来京勤王,故留京恭候叩谒。”

    “好,好。请到里边叙活。”

    这位来访的姚东照表字墩初,年在六十上下,身材魁梧,精力健旺,胸前垂着斑白长须,眉阔额广,双目有紫棱,开阖闪闪如电,他是巨鹿县的一个穷秀才,为 人慷慨好义,颇重气节,在乡里很有威望。崇祯二年秋天,清兵人犯京畿,直薄朝阳门外,卢象升当时任大名知府,拔刀砍案大呼:“大丈夫岂能坐视胡马纵横!” 遂募乡勇万人,星夜勤工。路过巨鹿,姚东照也率领了一千多子弟参加,很受象升嘉奖,从此他们就成了熟人。象升在大名做了几年知府,后来升任大名兵备道,管 辖大名、广平和顺德三府,几次想要东照做官,都被拒绝,因而对东照更加敬重,后来他离开大名,有几年不通音讯,但听说在一次清兵深入畿辅的时候,姚东照率 领乡里子弟与敌周旋,有一个儿子战死,现在这老头突然来访,卢象升又觉诧异,又觉欣喜,所以纵然有要事在身也愿意同故人一谈。到客厅中坐下以后,略作寒 暄,姚东照开门见山他说:

    “老公祖,你马上要去安定门商议大计,而且军务住惚,非暇可比。东照本不应前来多读,但国家事糜烂至此,南宋之祸迫在眉睫,东照实不能不来一见大人。大人今去会议。可知朝廷准备暗向满鞑子输银求和之事么?”

    “求和之事已有所闻,输银之事尚不知道。”

    “听说朝廷愿每年给东虏白银六十万两,并割弃辽东大片国土,以求朝夕之安,此不是步宋室之覆辙么?”

    卢象升猛然跳起,两手按着桌于,胡须战抖,两眼瞪着客人问:“这话可真?”

    “都下有此传闻,据说可信。”

    “虏方同意了么?”

    “虏方只因周元忠是一卖卜盲人,不肯答应,必得朝廷派大臣前去议和,方肯允诺。目今倘不一战却敌,张我国威,恐怕订城下之盟,割土地,输岁市,接踵而 至。老大人今日身系国家安危,万望在会议时痛陈利害,使一二权臣、贵珰①不敢再提和议。然后鼓舞三军,与虏决一死战,予以重创,使逆虏知我尚有人在,不敢 再存蚕食鲸吞之心。如此则朝廷幸甚,百姓幸甚,老公祖亦不朽矣!”

    ①珰——本是汉代阉宦帽子上的装饰物,后来就作为太监的代称。此处权臣指杨嗣昌,贵制指高起潜。

    “先生不用多言,学生早已筹之熟矣。有象升在,必不使大明为南宋之续!”

    “东照就知道大人是当今的岳少保,得此一言,更觉安心,就此告辞了。”

    卢象升又一把拉住客人,说:“暾初先生!目前正国家用人之际,学生有一言相恳,未知可否惠允?”

    “老公祖有何赐教?”

    “请台端屈驾至昌平军中,帮学生赞画①军务,俾得朝夕请教。叨在相知,敢以相请,肯俯允么?”

    ①赞画——是明代督、抚幕中的一种文职官员,取赞襄谋划之意。具体职责和品级无定制。

    “东照久蒙恩顾,岂敢不听驱策。但以目前情形看来,虏骑恐将长驱深入,畿南危在旦夕,故东照已决定叩谒大人之后即便出京,星夜返里。倘果然不出所料,虏骑深入畿南,东照誓率乡里子弟与敌周旋,过蒙厚爱,只好报于异日,还恳老公祖见谅为幸。”

    “好!既然如此,学生不敢强留。明日动身么?”

    “不,马上动身,今夜还可以赶到长辛店。”

    卢象升想着姚东照是一位穷秀才,川资可能不宽裕,便叫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