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3)

    第二十四章(3) (第2/3页)

了。只有少数人马在天明后来到城外,呼叫城门。当时巫山县没有驻军,没有县官,居民很少,几乎是一座空城。守城的百姓看见城外人马众多,又听说是李自 成的人,便将城门打开,还有一些老年人走出城门,站在道旁迎接。整支人马是由高一功率领的,拥护着皇后高桂英奔往湖广。另外还有一支人马,则由李过统率, 从夔州分路,从另外一条路奔往湖广。还有少数步兵,大约两三千人,也归高一功指挥,在夔州找到了船只,由水路东下。所有各路人马,都要尽快地赶到巴东、秭 归之间会合。高一功来到巫山的部队,由他自己的两千亲军,保护皇后和老营进人巫山城内休息。其余各营,在早晨打尖之后,分批继续东下。

    高桂英进人巫山城后,在县衙门中驻军。她十分疲劳,恨不得赶快倒下去,痛快地睡三天三夜。但一想到皇上目前的情况,她又恨不得自己和将士们都长上翅 膀,日夜不停地赶往湖广,飞到皇上身边。为着援救皇上,拯救大顺朝,她遇到天大的艰险也敢闯,天大的辛苦也能忍受,岂肯在巫山耽搁行军?然而兰芝的病已经 十分沉重,怎么办呢?

    自从李自成率领的北伐军在山海关吃了败仗,退出北京以后,在大顺朝中,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日夜为国事担忧。兰芝身为公主,虽然年纪才只十八岁,也是每天 操心着打仗的消息,每天对着上苍焚香祈祷,每天在母亲身边帮助料理一些重要事情。她读过书,粗通文墨,所以皇后也把她当成一个得力的膀臂。如今皇后身边, 只剩下一个慧英,又是一个寡妇,在皇后面前不敢露出哀伤,只是帮助皇后做事,一到静夜,就悄悄地哭泣。这些情况,左右宫女和仆妇都瞒着皇后,可是兰芝完全 清楚。有时她一乍醒来,偷偷地问身边宫女:“忠娘娘今夜睡得安稳么?”当宫女悄悄告诉她,忠娘娘正在哭泣时,她便迅速起来,走到慧英的寝宫,劝说慧英。常 常功着劝着,她们相对哭泣起来。可是到白天,她还要同慧英一起帮皇后处理要务。看见皇后忧愁伤心,她们两个强装笑颜,安慰皇后。在这样不幸的日子里,兰芝 已经失去了少女的天真,像大人一样把心思都放到国事上去了。

    自从退出长安以后,她们在汉中附近,等候高一功和李过的大军从榆林过来。会师以后,兰芝又随着母后东奔西跑,搜集散在西北各地的人马。直到今天,不知 走了多少路,翻过了多少高山深谷,过了多少艰险的栈道。有时下雪,有时下雨,她同皇后仍然在马上奔波。四月中旬以后,大军从陕西境到了太平县,进人四川。 大巴山上风雪寒冷,她们晚上随便找个地方安下军帐,草草驻军,天明后继续行军,巴不得人马赶快到湖广,援救她的父皇。没想到进人四川不久,她开始病了。起 初瞒着她母亲,也瞒着慧英。后来慧英知道了,只以为她是轻微的感冒,没有特别重视。后来发起了高烧,兰芝仍然不肯让母后知道,甚至瞒着尚神仙。结果因为高 烧头昏,四肢无力,浑身困顿,突然从马上栽下去了,人们才明白她的病很重了。

    从这一天开始,她就不再骑马,而是被抬在滑竿上行军。在四川境内,几乎没有停留,不断地翻高山,下深谷。上山的时候,她就在滑竿上,头朝着下边,这对 于害病的人极不适宜,也极不利于减少她的痛苦。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她只能默默忍受。就在这种情况下,她的病势一天一天地重了。加上忽阴忽晴,晴的时候天气 很热,阴的时候天气很冷;上到高山头上,冷风吹着好像冬天一样,下到低的地方,遇着天晴,又特别的热。一天之间,不断地冷暖变化,相差很远。

    高桂英明白自己的女儿在滑竿上多么受罪,心中非常痛苦,但是她没有别的办法,赶路不能停止,崎岖的山道不能不用滑竿。她多么希望赶快走出四川,但是她 知道现在的行军已经够快了,将士们都十分疲劳。而且她也明白,纵然走出四川,到了湖广,也同样还要走许多天的山路。到了夔州境内,她看见兰芝的病已经十分 沉重,曾想驻兵数日,为女儿治一治病。尚神仙同两位太医会诊以后,也提出这个要求。但是一想到在汉中时候已经听说李自成离开了襄阳,清兵在后追赶,如今皇 上一定日夜盼望着她的救兵,她就不能为着女儿的病在四川境内停留了。她告诉李过和高一功:去湖广救皇上,万分要紧,必须星夜赶路,不能停留!她明白大顺军 失去关中以后便无处立足了。她担心如今皇上身边的士气一定更加不振,要救皇上怕已经来不及了。她不禁在马上暗暗地滚下辛酸的眼泪,在心中绝望地问道:

    “皇上啊,如今你在哪儿?在哪儿?可平安吗?”

    一到巫山城内,暂且驻下,她急着叫高一功来商量军情大事,特别要他派出一支骑兵小队,火速奔往巴东和秭归,一则设法探听李自成的真实消息,一则赶快收罗船只,免得船只被拢到南岸或逃到下游。

    高一功离开以后,尚炯进来。他已经到兰芝住的房中为她看过病,开了药方,并且命他的手下小官,照药方将药配齐,赶快交给公主身边的宫女煎药。看见尚炯脸色阴暗,高桂英不觉心头一沉:

    “你为公主看过病了?昨日服药后可有点回头么?”

    医生回答说:“公主服了一剂药,高烧略微减退,但从实际上说,皇后,她的病可是不轻啊!不可大意。”

    “难道又重了?”

    “是的,娘娘,从脉象来看,令我担忧。往日公主脉象是阳脉,有时发高烧,说胡话,看来凶险,实际上阳症得阳脉,并不可怕。从昨天起,忽见阴脉,病情有了变化。今天阴脉比昨天更为明显……”

    “我不懂什么阳脉阴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用指头一按,脉大、浮、树、动、滑,都叫作阳脉;沉、涩。弱、玄、微,都叫作阴脉。阳症忽见阴脉,病情移转,便有凶险,不可大意。”

    尚神仙故意不说出“绝症”或“死症”这样的字眼,但他的话仍然使皇后脸色一变,用颤抖的小声问道:

    “难道已经没有法儿治了么?”

    医生不肯直接说出实话,回答说:“古人说病在腠理,病在骨髓,都是比喻的说法。病在腠理,是说病还可以医治。病在骨髓,又称病人膏盲,就成了死症。公主的病,虽不能说病在骨髓,可是,皇后,能不能治愈,大概就看十日之内。”

    “老神仙,我没有儿子,只剩下这一个女儿,起小跟着我在戎马中长大,我不能没有她呀!”

    “这一点我比谁都清楚。”

    “你是大顺朝医中的国手,绰号‘神仙’,难道就不能救她一命?”

    “如今只有一个办法,或可有一线之望。但是这个办法,臣不敢乱说。”

    “尚大哥,你我何等关系,且将君臣的界限抛在一边,只要能治好公主的病,你不管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快说吧,说吧!”

    尚炯建议:“在巫山城内,驻军十日,至少七八日。虽然这事很难,因为大军前去湖广要紧,只是公主的病,也不能再有一日耽误。像目前这样行军,不要说公 主身患重病,就是平常人,坐在滑竿上,也会坐出病来。而医治公主的病,吃药固然要紧,休息也是刻不容缓!公主现在必须安静地躺在床上,休息一段时间,否则 纵有神药也难奏效。”

    皇后听了这话,沉吟一阵,叫尚炯退出。随即她将慧英叫来,将尚炯的话告知慧英,然后说道:

    “慧英,我的心已经碎了。我今天在马上昏昏沉沉,睡了一大阵,做了一个凶梦,大叫几声:‘快救皇上!快救皇上!’惊怕得出了一身冷汗。唉!近来常做凶梦,都没有这个梦凶哪!”

    “是的,母后梦中的叫声,我听见了。我已经下了严令:不许外传。”

    皇后叹口气,又说:“看来皇上在湖广很不顺利,所以我才有这个凶梦。忠王妃,我的女儿啊,我的苦命的好媳妇啊,我又想明日四更天继续赶路,又想听尚神仙的话,同你舅舅商量一下,在这儿多留数日,救活兰芝一命。你说我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