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铜铅活字

    第六百二十九章 铜铅活字 (第2/3页)

当于编辑,大执事就是总编。

    但今天范宁感兴趣的是印刷,居然用蒸汽机印刷,很先进嘛!

    朱洁见范宁一脸期待,便淡淡笑道:“你可能会失望!”

    “为什么?”范宁不解地问道。

    “因为蒸汽机印刷只是一个噱头,在实际操作上,和人工印刷差不多,本钱还大,用它远不如人工合算,我们就是摆在街头用了几天,制造一些轰动效应,然后就恢复人工印刷了,否则一个光请来维护蒸汽机的匠人,每月工钱都顶上好几个印刷工了。”

    “那蒸汽机还在吗?”范宁有些失望地问道。

    “今天还在,明天就要搬走了,明仁他们要运去北岛,那边磨面需要这个。”

    走到一间仓库内,朱洁指着一台大小如汽车般,被油布盖着的机器道:“这就是蒸汽机,比较小的一种,匠作监造出来的,比较适合安装在三千石的船上。”

    范宁掀起油布看了看,确实比最初的蒸汽机小了很多,最初的蒸汽机就像一辆卡车一样,十分庞大,这一台就是小汽车了。

    范宁暗暗点点头,能把蒸汽机改小,就说明匠作监把它吃透了。

    “那是什么?”

    范宁忽然发现仓库里面堆积如小山般的木板。

    “那是雕版,我们每天要废弃十二块雕版,花费最大就是刻板上,每份报纸有三面,各刻四块雕版同时印刷,当天就作废,然后刻新的。”朱洁十分无奈道。

    “那怎么不用活字印刷?”

    毕昇是在庆历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这个时候已经在很多地方看到,由于宋朝的书大多是典籍,比如四书五经,比如佛经,比如诗歌文集等等,雕版一次便可以反复不断地印刷,一套刻板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至于少量的官方文书则用手写。

    加上雕版的修补术很成熟了,不会出现一个字刻错,整个雕版都毁掉的情况,而且活字排版非常繁琐,排一版下来,熟练的雕刻工也差不多雕完了,比如今天印刷《论语》,好容易才排完版,明天有人订购《金刚经》,就不得不拆掉重新排版,可后天又有人要印刷《论语》怎么办?

    一套上好雕版就是印刷铺的永久资产,可以一代代传下去,所以活字印刷在历史上的意义并不大,推广也十分缓慢,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动脑筋去改进。

    但活字印刷对欧洲却很适合,欧洲文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