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饮食男女(70)三合一

    312 饮食男女(70)三合一 (第2/3页)

但就怕消息散出去之后,各种疑难杂症的患者一股脑的涌过来……”毕竟你名声在外。

    林雨桐点头,“这个放心,所有的,你们觉得无法无法处理的棘手的病人都可以推过来。大家不要有心里负担,届时,中医界的老前辈我会邀请不少。不用担心有下不了台的事情。”说完就看众人,“还有谁有什么要补充的没有。”

    关东举起手,“那个……林姐,这大夫是不是得有个助理或是护士跟着呀。”

    “不是护士,随后每个人需要带两个医学院的实习生。”因为是私立医院,愿意来实习的还是不多。家长叫孩子学医,为的就是端铁饭碗,公立医院不管能不能留下,大部分都愿意去尝试一下。哪怕多做几年临时工,也不想跑到外面私立医院。除了熬出头像是周安民一样跳槽的那种,大家就认为说进不了公立医院的好像多没本事似的。因此,这边招实习生的时候,踊跃的不多。研究生不见,本科生都少,倒是专科的学生,很踊跃。林雨桐挑了一些,一人身边能带个两个。先期就这样,“从明天开始,实习生跟大家一样,一起学中医急救。”

    桂枝不由的都深吸一口气,可别被人家给比下去了,那可真丢了师父的脸了。

    林雨桐又问住宿的问题,“现在的条件有限。将来那边医院建成了,我承诺大家,在附近给大家一人配置一套房,最低标准两室。随后医院先会安排几部车,如果有需要用车的,跟宋医生提前打招呼,他给大家安排。尽量不要自己开车,医院会有司机。”说着又问宋恒斌,“保安的事联系的怎么样了?”

    “放心。”宋恒斌在这上面很注意,“联系了最好的安保公司。我挑的都是刚从部队服役回来的。”

    嗯!这就好。

    一说到私事上,大家就比较放松了。

    唐诗就喊:“本来有一居室的,我不习惯。我跟乔大夫和王大夫我们三个女生住个大三居。”

    老柳也笑,“你们年轻人爱热闹,我是跟不上趟了。我自己一个人住。”

    “我也一个人住,老柳呀,咱们平时可以一块喝喝茶。”

    张建在一边嘿嘿嘿:“你们不跟我们一块住,那是怕家里的嫂子来了我们碍眼。”

    这么一打岔,彼此都笑了。关东和杨一凡住一套两居的,陈海和张建住一套两居的。剩下的实习生在医院有宿舍,保安后厨都有住的地方。就是史雨虹三个人,他们是一拨的。这三个人要求跟其他实习生一样,都只住医院就行。

    大家都满意,那就没问题。开完会,立马开饭。有食堂的好处马上凸显。厨房装修的很可以,外面就是大厅,另一边医护人员的就餐厅跟对患者开放的餐厅是分开的,看起来很居家的环境,煎炸烹炸,中式西式的都能做。

    用关东的话说,光是为了这一口吃的,来的也划算。

    杨一凡尽量控制自己吃肉,“吃肉对皮肤不好,我这皮肤就是活招牌。”还提醒关东,“小心胖了我告诉你。你都胖了,你给谁看肥胖病呀。”

    去去去!胖子身上的肉是一顿吃上去的吗?

    王宁则端了盘子坐在林雨桐边上,特别郑重,“我觉得中医急诊,一周的培训根本就不可能。”

    你说的对!

    “这得分几批进行。”林雨桐就道,“这个得一步一步慢慢来。短时间内,咱们这边不挂急诊的牌子,但做大夫的,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还是得会一些。”

    这样啊!

    “我没有多少实践的经验。”王宁就道,“我比较擅长写一些论文之类的东西。但是中医跟西医还不一样。西医做上十几台手术,至少能弄个两篇论文出来,中医没有半辈子,都不好意思写论文。”

    写论文?

    林雨桐一时没反应过来,“如果是为了职称,或是你可以试试在学校任教。”一些理论知识,是不需要多少实践经验的。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王宁就道,“我就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刚开始,你一提这个急诊,我还挺动心的。可是后来我想想,中医的急诊,还是需要在实际操作的,比如针灸甚至是针刀。”

    对!

    王宁干咳一声,“我这么跟你说吧。”

    嗯!你说。

    “我本科读的是西医,但是吧,我怕血。晕血晕的特别厉害,控住不住的那种。所以我改自学中医,然后考了个中医的研究生,一直读到博士。可博士毕业了,突然抓瞎了。又不甘心只做理论研究。没有实践操作,所有的理论研究都是空壳子。所以我想试试,可只要一想到血,我就翻江倒海。”

    你做大夫的不能见一点血?“就是放血,或是拔针之后有些情况会轻微的出血,你也不成?”

    王宁咬牙,但还是点头,“不成。”她也苦恼,“所以,以你的经验,你觉得我适合朝哪方面努力努力。”

    “其实也不少。正骨推拿按摩等等等等,都可以。”但是一个博士,又擅长理论研究,花时间单学这个,林雨桐还真觉得可惜,“这些以后会陆续开培训班,你可以跟着学。但是我另外有个想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我来,就是因为我的导师告诉我说,走出去看看,只当是实习。哪怕是只做一年,也去长长见识,所以才来了。

    林雨桐跟王宁说的是,“你觉得你以后专攻药剂怎么样?”

    什么?

    “中药药剂。你读博士的,又有西医理论基础,咱们的中药药剂得在实验室里过关,才能拿去药监部门。最终才能投入市场。”

    这个王宁知道,西医很多是实验室里有了成果,然后才去实践,看它的副作用适用人群等等。而中药更多的则是经验,是给成千上万的个体用过,然后排除掉个体的不同总结其用药的共性之后,才出方剂。药温和,安全。但这得有相关的理论依据。

    林雨桐就跟王宁道:“医院最初的设想也是‘医、教、研’,医人,教人,最终都希望落在咱们的研上,希望把属于咱们自己的方剂推向世界。你也知道,咱们的方剂世界份额只占了百分之三。反倒是日韩甚至欧美,他们的市场份额更大。虽说,这是人类的遗产。可自家的老祖宗留下的,却被别人继承的更好,岂不是讽刺?我想,作为后人应该能也必须能继承下去,且能发扬的更好。我们的……终归还是我们的。”

    这话很平淡,可平淡的叫人鼻子一酸,有点想哭。

    这是什么?这就是导师说的——情怀。

    王宁点头,“好!我先在药房吧。”

    现在才是一个开头,路还有很长。

    林雨桐拍了拍王宁的肩膀,有时候找到愿意跟你一路同行的同伴,那种感觉还不赖。

    医院后面的楼里,布置了一层楼的教室。有理论教室,有练习室,各种的图片和教具都已经准备齐全。因着要开课,林雨桐今天出门,要带着暖暖去。

    齐芬芳当然不乐意,“没你这样的,孩子这么小,你不能喜欢什么就得叫孩子非得学什么。”

    “没叫她干什么,能听多少听多少。我给她带了玩具,她玩她的……”只是再灌耳音罢了。

    “那也不行。”孩子没人照看,一会子要吃要喝,一会子要尿了,搅和的你能上课不?

    “你真是事多。”林忍让就接话,“我跟着去,我跟着去看孩子还不成吗?”

    你去还不如我去!

    齐芬芳气的换出门的衣服,说林雨桐:“你是真能折腾。折腾完小的又折腾老的。”

    嘴上虽然抱怨着,可带着孩子坐在教室外面正对着讲台走廊里,看着讲台上的二闺女,她还是恍惚里带着骄傲的。

    没错,齐芬芳庆幸她跟着来了,因为这倒霉闺女怕耽搁里面的人上课,想把孩子放在教室门口,叫在这里旁听。

    这可真冤枉林雨桐了,她最初真不是这么想的。她是想叫孩子在教室里的,可结果一来个孩子,大家的注意力不由的就会被转移,吸引力比站在课堂上的她还大。再加上齐芬芳跟着呢,那就坐在教室门口好了。这种天气,走廊里最舒服了。要是只孩子,打死也不会那么做。

    暖暖坐在姥姥的腿上,看着妈妈,听妈妈说话,虽然很多其实都不太懂的,但是还是觉得好厉害。

    “说到急救,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想到什么?想到救护车!想到氧气瓶!想到输血袋!想到注射针。总之,想到的一定会是现代西医急救的一系列手段和工具。是否会有人想到中医,想到针灸和中药呢?应该有,也希望有,但我们更知道,即便有,也是百中无一,稀少的很。那么,这不禁就叫人问一句为什么呢?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在这数千年的历史中,于我们的祖先而言,中医学是唯一的医学,因此上,中医肯定有很多急救的理论和方法。否则,若是遇到了危急的病人,岂不是等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