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下企业
第五十一章:下企业 (第3/3页)
不仅简单而且效率很高。从普通机床到数控机床,在工业史上是一次大跃进,可以称得上是半场工业革命。
沈丹青把航空标准用在了普通机加工标准上。像:动平衡检测、零部件探伤检测以及高精度检测。沈丹青对产品质量一直有一种病态地追求,不是别的什么原因,只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短处就是他只有初中文化,虽然他是一位重生者,对未来科技发展有一个前瞻性的预判。但还是不能弥补他知识的缺限,这一弱点很致命。他虽然能为手下科研人员指明研究的方向,但在具体的科研难题上他帮不上一丁点的忙。造成的后果就是在具体的研发效率上他并没有多少优势。
他的长处就是全国的长处:人工便宜。
他如此病态的质量要求,在欧美企业看来是得不尝失。但他背靠祖国的优势,能在别人不赚钱的时候,他却还有利润。这根本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在质量上要超过别人,在设计上,他独树一帜。这就是为什么长胜精工的产品畅销欧美发达国家的原因。
为了配合生产车间如此繁重的任务,技术部的人是动了脑筋的,他们设计了初级的网络联动机制,具体的做法就是原材料仓库到生产车间到组装车间他们三者之间都有电脑调控。在一个机位某个时间段要加工某种零件的时候,原材料仓库已先一步将它需要的原材料品种和毛柸数量送来,不需要机床操作工自己去领原材料也不需要等。零部件加工出来后下一个环节的组装车间也恰到好处的来拿走零部件。第二点尤为重要,技术员需要知道具体加工这个零部件需要多少时间,然后乘以数量,得出总共需要的时间。于是他们就通过电脑提早通知了组装车间让他们在某个时间点来拿货。整个环节严丝合缝,没有浪费机床一丁点时间。他们甚至还计算到加工刀具的使用寿命提早通知机床操作工换刀具。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零部件的废品率。什么东西都是逼出来的,长胜精工因为生产任务很重而场地有限,逼着他们想出了这些办法。
沈丹青是不懂技术的,即使零部件是废品他也看不出,所以他观察的主要就是工作效率。如今看到这种情况,他心里就很满意了。
到最后,他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他就不再去车间参观了,直接到成品仓库看看成品。他仔细的检查了产品的外观和使用方便性,对吴爱国说:“外观设计上还没有达到我的要求,还是同普通产品差不多的外现,只不过做工更精致吧了。你看看这个角,弧度很大,显得很圆润,主流产品都是这么做的,我们就要改改,要把这个直角改直一点,角边只有小弧度,这样就增加了力量感,就是我在会上所说的锋锐属性。以后的产品都要这样改,形成我们的设计风格。每一件产品外观都要申请专利,欧美虽然说尊重专利也只是嘴上说说,但这么明显的外观,别人要抄就得掂量掂量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