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是否夏禹的后代?

    越王勾践是否夏禹的后代? (第2/3页)

,夏禹不可能远至今浙江省的会稽山,并安葬于此。三是风俗习惯不同。夏人属于北方民族,而越人属于南方民族。越人都把头发剪得较短,并且在身上刻划许多龙蛇图像。越国的国君也不例外。《墨子。公孟篇》说:“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这是不合北方民族的风俗的。

    四是人名、谥号不同。越王名号都没有什么意义,是谐音字拼凑而成。如勾践的谥号叫“藀执”(《史记。越世家。索隐》),意义不明;勾践的孙子名“不寿”,那是寿命不长、要夭折的意思。这在北方华夏族中是断然没有的。对越国国君的先祖有些历史的记载,持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国语。郑语》载史伯说:“(m ǐ)姓夔(kui )、越”,即认为越国姓。战国末赵国人所编的《世本》,也称越国国君是“姓”,并明确提出他们“与楚同祖“。到三国时韦昭作《国语》注,更把勾践说成是”祝融之后“(传说楚君的先祖为火官,叫”祝融“)。《墨子。非攻篇》又记述越国君王”出自有遽“。据清人孙诒让的考证,楚君熊渠在西周夷王时,曾封小儿子为”越章王“,”有遽“当就是”熊渠“,声近古通用(《墨子间诂》)。然则越国国君果真姓,与楚同祖,而其开国者就是楚君熊渠所封的儿子越章王。

    不过,这种意见也有根难说通的地方。越王勾践时,曾派使者廉稽至楚国去。在楚王面前,廉稽称越国是“周室之列封”(《韩诗外传》卷八),而不承认越国是楚君所封,范蠡也曾对吴国的使者说,越先君是“周室之不成子”(《国语。越语下》),而不闻与楚国有什么关系。而且,据《说苑。善说篇》记载,楚国的鄂君子晰听了越国摇船工的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