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庶人”是什么身份?

    西周的“庶人”是什么身份? (第2/3页)

  对于上述论断,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庶”字的意义看。《尔雅。释诂》说:“庶,众也”;《说文解字》也说:“庶,屋下众也。”可知“庶人”就是众人。另外,“庶”还有次一等、非正宗的意思。周代实行宗法制度,嫡妻的长子可以世袭父爵禄位;而嫡妻的其他儿子和众妾的儿子都称“庶子”,只能别封为低一级的爵位。众和次一等,都很难说是奴隶。第二,看庶人的政治权利。《尚书。周书。洪范篇》记述箕子对周武王说:你如有大疑,应该“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可知庶人是周王的咨询对象。《诗经。大雅。卷阿篇》描写周成王的贤士,“媚于天子”,“媚于庶人”。这里的庶人,连周王的群臣都要讨好他们。孟子谈到周初“班爵禄”的规定说:“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孟子。万章下》)。

    可知庶人能够担任小官,并得到低微的俸禄。相传的《祭典》记述各阶层参加祭礼的程式时说:“庶人有鱼炙之荐”(《国语。楚语上》)。然则庶人还可参加祭祀等礼仪活动。第三,看庶人的经济状况。《礼记。曲礼下》曾记述周代各等级的私有财富,文中历叙了国君、大夫、士的财产后说:“问庶人之富,数畜以对。”可知庶人也能有私产,而其财富多少的标志就是牲畜的头数。第四,看庶人在社会等级排列中的位置。按照《左传》、《国语》的记载,庶人的地位始终在贵族的最低一级“士”之下,而在官府作事的“工商”之上,更在“皂隶”一类的奴隶之上,囱此,庶人的身份应该是平民,其地位并不很低。对于平民说,持奴隶说者又出来反驳了。他们指出,《礼记。曲礼》中有“礼不下庶人”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