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有无其人?

    梅妃有无其人? (第2/3页)

被选入宫,大见宠幸。性不喜铅华,淡妆雅眼,而自然明秀。能作惊鸿舞,尤长诗赋,癖爱梅花,明皇戏呼为“梅精”,号为“梅妃”。后杨玉环入宫封贵妃,迁梅妃居上阳东宫,乃作《楼东赋》,上尝思念,封贡珠一斛密赐之,她赋诗辞谢,上命乐府度以新声,赐曲名《一斛珠》。安禄山乱,长安城破,她死于兵。乱平,明皇自蜀归,求得妃画像,亲题七绝一首。后得妃尸于温泉池畔梅树下,肋有刀痕,乃命以妃礼改葬。

    可是梅妃到底有无其人还是一个难解之谜。梅妃故里在现在的福建省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今村犹有江姓族,当地建有她的庙宇——“浦口宫”,是乡人为纪念她而建的古建筑物。民间流传说,江采苹自幼貌丑,是个放鸭女子,选官到乡时,她不及躲藏惊倒在地,而爬起来时,容貌竞赛过西施,故被选中。乡人称她为“江东妃”。此说与曹邺所描述的梅妃是个能诗善文的女子相去甚远。从地理演变上来看,莆田地处沿海,它在古代原为兴化湾的一部分,后因兴化湾海水后退,海岸上升,加上木兰溪、延寿溪、荻芦溪等泥沙的冲积而成,最初名曰“蒲田”,在古时县境内多水,菖蒲繁盛,后因筑堤围田,才去水旁为“莆”,改为“莆田”。旧志载本县在梁陈时代(公元六世纪),海潮涨时还可以涌到城南南山麓广化寺前,西门外之泗华陂前和黄石东北的大龟屿附近。所以唐明皇在位的时候(685 —762 ),江东村这个地方可能还不曾存在。据史料分析,有关梅妃事迹《旧唐书》、《新唐书》均不载,只见于《开元天宝遗事》、宋邑人李俊甫《莆阳比事》著录、刘克庄亦有咏《梅妃》诗。新、旧唐书中也没有高力士使闽的记载,而曹邺的《梅妃传》中却说:“高力士使闽粤,选归侍明皇。”蔡东藩在撰写梅妃故事时,遇到正史和稗史的记载有出入,而又难以抉择,则取存疑或折衷的方法,并加注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