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宝船”究竟有多大?

    郑和的“宝船”究竟有多大? (第2/3页)

是一部过去只闻其名、不见其书的孤本,书里写着“宝船陆拾叁只,大者长肆拾肆丈肆尺,阔壹拾捌丈”,数字都是大写,不可能是传抄错误。而这个尺寸却与《瀛涯胜览》等古籍记载相吻合,因而排除了认为“十八”系“六”字分开抄写之误。同时认为《瀛涯胜览》的作者马欢,以回教徒而随郑和使团三次奉使西洋诸国,任通事(即翻译)之职,他耳濡目染,身履“宝船”,所见所闻应是第一手资料。在明钞说集本《瀛涯胜览》记载着:“宝舡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应属可信。

    浙江卢英逴、新疆华卫疆等,从古代汉语修辞学角度来加以解释,认为《明史》中关于宝船修44丈、广十八丈的记载,“修”、“广”不能解释为现代汉语中的“长”、“宽”。“修”、“广”在古代是指物体的体积大小,而不是用来衡量物体的长短。《明史》中采用“修”、“广”二字作为宝船建造工程的术语,既表示宝船的高大壮观,又能与长宽有所区别。并推算出,宝船的长度为18丈(约合60米),宽约4 丈(约合13米)。

    管劲丞撰《郑和下西洋的船》(载《东方杂志》43卷1 号,1947年1 月商务版),认为明史所载郑和的宝船,长40丈,宽18丈,长宽之比约为7 ∶3.根据近现代各种不同吨位的船只长宽之比推测,断无此种长方形的海船。作者根据《龙江船厂志》所附海船图,船四桅并立,每桅张帆三叶,与明代费信《星槎胜览》中所记载“张十二帆”相符合。推算宝船长度,充其量不过20丈。

    1983年我们曾到南京市下关三汉河附近的中保村明朝制造宝船的龙江船厂遗址,作实地调查。共有平行的七个“作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