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是岳飞写的吗?

    《满江红》是岳飞写的吗? (第2/3页)

此的。”这首词出现于明代中叶,“正是作这首词的明代人说当时的地理形势和时代意识。”

    1980年9 月10日,台湾省《中国时报》发表孙述宇的文章,着重从词的内容和风格上提出质疑。孙认为《满江红》是一首激昂慷慨、英风飒飒的英雄诗,而岳飞的另一首词《小重山》却是那样的低徊宛转、失望惆怅,两者的格调和风格大相径庭,不像出于同一人笔端,因而也怀疑《满江红》为伪作。

    针对上述论断,一些学者撰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不能轻易怀疑《满江红》的真伪。理由是:一,贺兰山同“长安”、“天山”一类地名一样,可用作比喻性的泛称,岳飞是把贺兰山当作黄龙府。1980年12月15日香港《大公报》发表苏信的文章,认为西夏与北宋向来都有战事,派范仲淹经略延安府,就是镇守边陲,防御西夏的。这种对峙局面直至真宗、仁宗贿赂求和,才暂告安定。岳飞对这一发生在50余年前的历史,当然十分熟悉。《满江红》一词提到的贺兰山,是借指敌境也未尝不可,不能简单地当作违背地理常识。

    二,一些作品湮没多年,历久始彰,在文学史上是有先例的。如唐末韦庄的《秦妇吟》,湮没900 余年才看到全文。古来私人藏书,往往自视为珍宝,不欲宣泄外人,因而某些珍藏的典籍手稿尚未公之于世时,虽有人竭力寻访,亦不可能备载无遗。再者,岳飞遇害时,家存文稿全被查封没收,后来虽蒙准发还,也并不齐全。岳飞冤死后,秦桧及其余党继续执掌朝政数十年,岳飞作品难以在当时传诵。元朝又有其民族压抑的缘故,所以,直到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