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故事中的“八贤王”是谁?

    杨家将故事中的“八贤王”是谁? (第2/2页)

气。

    但是,问题是无论赵德芳还是赵德昭,历史上都没有被封“八贤王”之事。《宋史》中只是记载,赵德芳死后,被宋太宗追封为歧王,后改楚王,徽宗时又改封秦王。赵德昭死后追封魏王,后又改封燕王,不知这“八贤王”之称从何而来?

    因而也有人认为“八贤王”之名当指宋太宗第八子,名元俨,宋人笔记《谐史》中称他:“生而颖悟,广颡丰颐,凛不可犯,名闻外夷,小儿夜啼,其家必惊之曰:”八大王来也。‘“元明杂剧中有《八大王开诏救忠臣》的剧目,明熊大木所著小说《北宋志传》称为”八王“。不过,这位”八大王“

    是宋太宗的亲子,与戏曲中的“八贤王”的故事距离甚远,而且他名元俨与赵德芳之名也风马牛不相及。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八贤王”赵德芳这个人物完全是后世戏剧作家虚构出来的。不过为什么要虚构出这样一个鲜明突出的正面人物是有道理的。由于杨家将戏剧故事的发展,需要从有权有势的王室中找出一个人物作为与奸佞对抗的力量,使戏剧矛盾尖锐化、复杂化。那么,为什么要给人物定名为“赵德芳”呢?这大概是人们出于对宋太祖儿子们的同情吧。京剧传统剧目《贺后骂殿》中叙述:贺后因夫死情不明,命长子赵德昭(实为次子)上殿质问,反遭赵光义痛斥,德昭撞殿柱而死。贺后再携次子德芳(实为幼子)

    上殿,历数匡胤功绩,痛骂光义不仁。赵光义向嫂嫂谢罪,赐其上方剑,封入养老宫,加封德芳为“八贤王”,至此贺后母子含悲下殿而去。这大概就是封“八贤王”的由来。宋太宗赵光义夺占侄子皇位,这在《续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史料和《湘山野录》等宋人笔记中都有隐隐约约的记载,所以《贺后骂殿》等戏剧,把同情寄于赵德昭、赵德芳一方,不是偶然的事。

    可以说,小说、戏曲中的“八贤王”赵德芳是虚构的人物,但其所以这样虚构,也有其历史的依据。

    (蒋建平)

    如果觉得《千古之谜》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