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吗?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吗? (第2/3页)

规律。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赵太丞家门口垂柳枝叶茂盛,还有画面上出现了光着上身的儿童,这些都不可能是清明时节的事物。三、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上坟后回向城市一段。孔文分析了拿着扇子、光着膀子等人物形象之后认为,“这群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更符合实际些”。四、画上有不下于十个持扇子的人物形象,除个别上层人物有可能用扇“便面”外,一般群众持扇应该说是夏秋季节用于驱暑、驱蚊,如果这画卷画的是清明时节,感觉不大对头。五、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孔文认为“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东京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六、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暑饮子’(‘暑’字也可能是‘香’字)这样的小茶水摊。“孔文认为”如果‘□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七、在虹桥的南岸、北岸、桥上有几处摊子上放着切好的瓜块。孔文认为可能是西瓜。八、画面上”临河的一家酒店,在条子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这是画家明确地告诉读者,画的是中秋节前后“(着重号系孔文所加)。孔文查证了资料,两宋间无清明卖”新酒“的记载,而《东京梦华录》却有”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的记载。至于”彩楼欢门“,根据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酒店的”彩楼欢门“系永久性的,并非清明特有的标志。

    孔文最后还对画中的“城门楼”作了分析,认为那城楼可能是东京宋门外东郊的蜘蛛楼。为此并提出了下面的设想:据《宋会要辑稿》载,当时东京内、外城及郊区,共划分136 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3 坊,第一坊是清明坊。同时,从《东京梦华录》中得知,在坊巷中有“军巡铺”及“望火楼”

    的设置,这些“军巡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