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腔的发源地在哪里?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弋阳腔的发源地在哪里? (第1/2页)

    稍知中国戏曲史或者喜欢地方戏的人没有不知道弋阳腔的。它形成于元末明初之际,据《南词叙录》说,它当时盛行于北京、南京、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舞台上。弋阳腔的特点是台上演员独唱,后台众人帮腔,只用打击乐伴奏,并且创造了滚调。弋阳腔由于传播广,并同各地语言、曲调或剧种相结合,因而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周贻白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中所指出的那样:“直到现在,还可在赣、皖、湘、鄂、闽、粤、京、宁等地寻出曾经流行过弋阳腔的线索,甚至山西、陕西以及东北数省,直接或间接地都曾有过弋阳腔的足迹。”然而,弋阳腔最初究竟产生于哪个地方呢?

    弋阳,作为今天的地名,在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其名形成于隋代,而在古代,作为郡县名的另一个弋阳,治所在今河南省潢川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灌河以西及湖北东北角。弋阳腔作为一个地方声腔系统,不可能同时形成于语言、文化差异甚大的南北两地。那么,哪个弋阳才是弋阳腔的发源地呢?

    如果根据明代魏良辅《南词引正》的说法,弋阳腔于明初永乐年间已流传到云贵一带,结论可能是弋阳腔起源于江西弋阳。

    确实,从《猥谈》有关弋阳腔形成的材料分析,弋阳腔可能来自南曲声腔的演变,是从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剧种。随着南戏在民间不同地区的流传,各地民间艺术的影响日益深入,在艺术风格上的变化越来越大,差异逐渐明显起来。这种变化使得南戏原有的曲调流传各地以后,被戏曲演员以当地语言传唱着,由于语音、语调的差别,使之不断改变,在风格上逐渐地方化。

    从弋阳腔演出的《琵琶记》、《拜月亭》、《荆钗记》、《白兔记》等元末戏文,可以明显地看到它与早期南戏的继承关系。当然,从明人汤显祖和清人李调元有关弋阳腔的记载中,又可以看出弋阳腔一贯所具有的风格、特色。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说:“此道有南北,南则昆山,之次为海盐,吴浙音也,其体局静好,以拍为之节;江以西则弋阳,其节以鼓,其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