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戏曲”、“戏弄”和“戏象”?

    何为“戏曲”、“戏弄”和“戏象”? (第2/2页)

犹宋戏曲之变”(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条)。陶宗仪是由元人明的作者,然其书则成于元代。那么关于“戏曲”一词的来历,不辩自明。认为它是明代以来“少数人主观拟定的”,这不符合事实。明清以来,确实有许多文人把戏曲艺术片面地看作是“曲”的艺术,但在今天,它在人们的一般概念中,却是载歌载舞的综合艺术。而任先生提出的“戏弄”和“戏象”则是从概念定义出发而对“戏曲”二字加以任意剖解,不能为人们所接受(“戏弄”一词,今天人们仅能理解为开玩笑的意思)。黄芝冈先生也在《戏剧论丛》上撰文谈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对构成‘戏曲’的全部因素,如故事、乐、歌、舞、白、科等都要面面顾到”,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现在使用戏曲这个名称的人谁也不会想把“戏中的乐、舞、白、表情”等因素撇开,而用现在这个名称“单指戏中的曲”;谁也不会“狭隘地专门欣赏曲辞”。现在使用戏曲这个名称,无论从实质上还是从含义上看问题,并没有不妥或流弊,戏曲和广义的戏剧一样,是拥有“综合艺术”的称号的。“戏象”这个名称是不见于中国古代任何戏曲成份里的,但“象人”这个名称却和百戏不可分割。《南齐书。音乐志》说:“角抵象形杂技,历代相承有也。”百戏有“象形杂技”这个称号,便可知“象人”在百戏里面是一个重点。而离开百戏谈“戏弄”,理由也并不充足。因为“弄”的本身并不曾具有主观设想的那种条件,“弄”一直和舞台的关联很少,那么,“弄”不能“搬上舞台”就只好说它们不是“弄”了。但如李庚《西都赋》里举出了“戏族咸在,百弄迭作”(据《四部丛刊》元翻宋小字本《唐文粹》,“百弄迭作”当正作“百弄迭改”)的话,“戏族”是指的假形、假头,“百弄”是指的寻橦、走索之类,又何能说百戏里有戏曲是“肯定”的呢?

    上述三种论述,均对戏曲一词的最早来源及戏弄、戏象等提出了三种观点,引起了争议。虽然目前最后结论仍成谜局,但通过各种观点的阐发,通过对历史现象的论证及以后对考古学的进一步研究与发掘,此疑问终将大白于天下。(傅丰渭)

    如果觉得《千古之谜》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