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高腔音乐来源于何处?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川剧高腔音乐来源于何处? (第1/3页)

    川剧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民所酷爱的戏曲,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包括外省传人的昆腔、高腔、胡琴、弹戏和四川的灯戏5 种声腔艺术。原先各种声腔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以来,由于经常同台表演,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称为“川剧”。其中高腔部分唱腔高亢,用打击乐和帮腔,而帮腔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常用曲牌有[新水令]、[端正好]等300 多个,艺术特色亦最显著。主要传统剧目有“五袍”(《青袍记》、《黄袍记》、《白袍记》、《红袍记》、《绿袍记》)和“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文学遗产极为丰富。

    但是,对于川剧高腔音乐的来源,至今在学术上颇有争议。

    (一)由湖南传入四川的。沙梅同志在《音乐研究》上撰文,认为从长江下游湖南传入四川比较可靠,因为昆曲未产生以前,高腔就在湖南地区流行了。湖南与四川既然连界,加上明末清初湖南有不少人移民四川,高腔随着带去是很可能的事情。徐文长在《南词叙录》(见明嘉靖二十八年之自序)

    中曾这样写道:“今唱家称弋阳,则出于江西,两京(即北京、南京),湖南,闽广用之。”当时的弋阳腔即后来所称的高腔,极有可能先传到两京、湖南、闽广等地,而且传到那里便吸收了地方性曲调而变为当地的东西,所以各地高腔在曲调上各不相同,彼此间的发展也不平衡,但是四川高腔比较接近于湖南高腔。而四川高腔出现是很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