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究竟是不是游移湖?

    罗布泊究竟是不是游移湖? (第2/3页)

河下游三次改道而三度游移在北纬39°—40°与40°—41°间”,等等。以天津师范学院地理系署名文章说:“罗布泊自古以来是个有名的游移湖,从罗布泊的形成时期起,其位置和形态随着水量的变化而南北变动着,有时偏北,有时偏南,有时水量盈盈,有时水量则很少,乃至干涸。“(见《新疆历史论文集》)。史沙岩在《漫谈罗布泊的名称》中也认为”罗布泊是我国著名的内陆咸水迁移湖泊。千百年来,罗布泊对人们来说一直是个谜,它的名称和它的位置一样多变。“(《地名知识》,1981年第3 期)

    与上述持相反看法的认为罗布泊从来就不是个游移湖。卢云亭在《罗布泊是游移湖吗?》一文中认为:罗布泊由于受湖盆内部新构造运动和入湖水量变化的影响,在历史上常出现积水轮廓的大小变动,此种变动本来是一种自然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却被认为是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时而迁走的游移湖或交替湖。根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地貌组对罗布泊进行实地调查资料和卫星照片分析,证明罗布泊不是什么游移湖或交替湖。从第四纪以来就始终没有离开过罗布泊洼地,只有在自己的“故乡”内进行涨缩变化。文章认为罗布泊至隋唐时期,由于高山冰雪补给的河水径流增大,进入罗布泊的水量也相应增多。到了元代,随着我国西北气候变干,塔里木河的水量变得更少,这时罗布泊的面积缩小到最小的程度。据有关资料,在最干旱时期,罗布泊的水面很小,形如一颗鸡心,但罗布泊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始终是在湖盆内变动,湖水从未超出湖盆范围以外湖面。其涨缩变化的原因,除了和古代水文条件的改变有关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最新断块运动。罗布泊在水面涨缩变化过程中,除了最重要的结构因素、古水文因素,还有人为因素(《地理知识》1980年第10期)。苏北海也持同此说,认为几千年来史籍对罗布泊的情况和位置变迁都有记载,从未称它为游移湖。直至近代始有“漂泊湖”等名称出现,不少地理书不仅冠以“游移湖”名称,还说是世界上“典型的游移湖”,他虽赞同卢云亭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