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是相哪几座大山?

    五岳是相哪几座大山? (第2/3页)

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高为中岳。霍山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北五里,又叫天柱山。郑玄注《周礼。大司乐》中的四镇五岳,把岱、衡、华、岳、恒作为五岳,同《尔雅》前一说;注《大宗伯》则据《尔雅》的第二说,以泰、华、霍、恒、嵩为五岳。唐代的贾公彦为此作疏时则说:《大宗伯》之注中的五岳是据东都而言的,《大司乐》之注中的五岳是据西都而言的。但到底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楚。由于历代对五岳的看法和说法纷纭不一,就有人试图对此作出“历史的解释”。邵晋涵《尔雅正义》说:冀州之霍山,与泰、衡、华、恒,唐虞之五岳也;华、岳、泰、恒、衡,周之五岳也;泰、衡、华、恒、嵩高,汉初相承之五岳也,泰、华、霍、恒、嵩高,武帝所定之五岳也。金鹗《求古录札记》则认为:岱、衡、华、恒、霍太,唐虞夏之五岳也;岱、衡、华、恒、嵩高,殷之五岳也;岱、衡、华、恒、吴岳,周之五岳也。霍太山在今山西霍县东南三十里。

    据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考证,则又有与上述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秦始皇时尚无现在的所谓“五岳”观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天下名山大川整理一遍,以旧时秦国的门户崤山为界,定其东边名山为五:太室、恒山、泰山、会稽、湘山;其西边名山七:华山、薄山、岳山、歧山、吴山、鸿冢、渎山。今天的所谓“五岳”,还分散在东西两边。汉代,讲黄帝故事的申公说:“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太山、东莱。”(见《史记。封禅书》)这都是黄帝常游的地方,华山在今陕西,首山在今山西,太室在今河南,泰山和东莱在今山东,都在黄河流域。由于这样的分配法没有按汉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