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故里今何在?

    姜太公故里今何在? (第2/3页)

百年。因此,《汲冢书》出土的第九年,即太康十年(公元289 年),汲令卢无忌立碑铭录了“齐太公吕望者,此县人也”一说。详细情况见《金石萃编》卷二十五《齐太公吕望表》。此碑原置于汲县太公庙内,现碑刻已毁,仅存拓片可以佐证。

    到了宋代,著名学者罗泌在所著《路史。发挥》中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也。”(当时汲县属河内郡)清代经学大师武亿在《金石三跋》中,对太公的桑梓故里也断言:“则汲固其邑里,海曲乃流寓耳。”《卫辉府志》卷二十七云:“周太公望吕尚汲人。”其他,《汲县志》和《汲县今志》均有相似的记述。历史上,可能一些人混淆了太公的故里和游寓,才造成了误差。《战国策。秦策五》里的姚贾说太公是“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棘津之雠(售)不庸“。意思是说,太公事文王之前,曾经是被商朝战败的一个部落的首领,是朝歌(今河南淇县)无用的屠夫,棘津人,得不到任用。”棘津“,《读史方舆纪要》载:”在汲县南七里。“太公不被殷商所用,他只好宰牛,给人家当伙计。当他听到西伯的政德以后,便高兴地”辞棘津,西入渭,其亦知文王之所以兴矣“。(《路史。太公舟人说》)太公离开自己的故乡,西至陕西渭水渔钓。在渭水边,与西伯文王一见如故,后为文王所用。《考订竹书纪年。殷商纪》说:”(文王)三十一年西伯治兵于毕得吕尚以为师。“

    有鉴于此,所以司马迁在写《史记。齐太公世家》时,以历史的科学态度,不囿于自己的一说,而是博采众闻,指出了几种可能性,在文内特别加了两段“或曰”的话:“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这些话,与《孟子。离娄》、《尚书。大传》二书中所云:太公是为了避纣而“迁居”东海的说法颇为一致。所谓太公是“东海上人”,显然,那是流寓到东海上了,很可能汲县才是他的真正故乡。汲县至今尚有太公庙、太公祠、太公阁和太公故里吕村。另有东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