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话为什么不发达?

    古代神话为什么不发达? (第2/3页)

始信仰存则类于传说之言日出而不已,而旧有者于是僵死,新出者亦更无光焰也。“鲁迅的分析有三个要点:一是说由于地理环境的不优越,养成了中国人重实际轻玄想的民族性格,在这种民族精神之下,零碎落后的神话难以发展为完整而发达的神话。二是说由于儒家的崇尚实际,不务玄虚,所以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荒唐之说“),不但没得到发展,反而日渐散失。三是说由于中国人的观念中,天神、地神和人鬼混淆不分,这样,人死为鬼的传说天天产生,就必然排挤掉神话的地位,使神话日渐沦落,不能发展。茅盾的《神话研究》认为,中国神话的不够发达,原因有二:一为神话的历史化,二为当时社会上没有激动全民族心灵的大事件以诱引讲述神话故事的诗人出现。神话的历史化,固然也保存了相当的神话;但神话的历史化太早,便容易使神话僵死。至于诱引“神话诗人”产生的大事件,在武王伐纣以后,便似乎没有。穆王西征,一定是当时激动全民族心灵的大事件,所以后来就有了神话的《穆天子传》。自武王以至平王东迁,中国北方人民过的是“散文”的生活,不是“史诗”的生活,民间流传的原始时代的神话得不到新刺激以向前发展,结果自然是渐就僵死。散文的生活是现实主义的,史诗的生活是浪漫型的,后者对神话的产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也是神话发展的依据。

    高亨在《上古神话》里,提出这么几点见解:第一,上古神话原在口头流传,经过后世记录,才有可能完整地保存至今。但我国古代没有记述神话的专书,许多神话根本无人写在书上,以致故事失传。封建社会的人多以历史的尺度来衡量神话,都以为“其言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史记。五帝本纪》),这样就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