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孟姜女哭长城?

    有没有孟姜女哭长城? (第2/2页)

,被列入“二十四孝”的第十一孝,神化成“七仙女下凡”。明代中叶,各地盛行为孟姜女立庙之风。

    孟姜女故事经历了2000多年的流传和演变,其故事本身内容差异,说法不一,如何看待这一故事,则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的说,孟姜女哭长城是根据历代时势和风俗的不断变化而变更的。战国时,齐都中盛行哭调,杞梁战死而妻迎柩便是悲剧的材料。西汉时,盛行天人感应之说,杞妻的哭城便成了崩城和坏山的感应。六朝、隋唐间,乐府中有送衣之曲,于是又增加了送寒衣的内容。可见它的故事是顺应了文化演变而迁流,承受各时各地的时势和风俗而改变,凭借了民众的情感和想象而发展的。

    但也有人否定孟姜女即《左传》中的“杞梁之妻”。有的认为在封建社会的中国,战事连绵,民不聊生,哭夫的题材十分常见,《左传》。中也不无记载,因此单凭哭夫这一论据,不能令人信服。有的说,好端端的长城,竟然被一位妇女哭塌了城墙,未免流于荒诞。再说,把齐国的孟姜捏造成秦国的盂姜女,把攻打莒城改为修筑长城,是有意往秦始皇身上栽赃。

    对于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意义及其评价,也有过争论。有的认为,作为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反映了人民对沉重徭役的反抗精神,是秦始皇“为政不仁”的历史见证。可笑的是,在“四害”横行时,孟姜女也被列入“大批判专栏”,说这个故事是为了欺骗和煽动老百姓来骂秦始皇,名为“孟姜女庙”,实为儒家招魂庙;名为表彰孟姜女“贞德节烈”,实为攻击秦始皇“暴虐无道”,并说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完全是孔孟之徒出于尊儒反法的需要。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编造,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2000多年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以故事、歌谣、戏曲等多种形式流传于我国广大地区,并为外国学术界所注目。顾颉刚先生20年代发表的著名学术著作——《孟姜女故事研究》,则是一部搜集了大量文献上的记录、见解成熟、体系完整的论著。

    (曹莉芳)

    如果觉得《千古之谜》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