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阳是否作过秦都?

    栎阳是否作过秦都? (第2/3页)

表明栎阳与蒲、蓝田、善明氏地位等同”。“在国都中是没有县的,为什么叫做县?只为它是悬在国都的地方;国都是主体,县是附属品。若国都中而立县,则要叫它悬挂在什么地方呢?再有什么作主体呢?”战国初期,秦国不断在东部边境设县,公元前398 年在陕设县,公元前379 年在蒲、蓝田、善明氏设县,公元前374 年又在栎阳设县,显然有着加强边防的意义。若强指栎阳为献公所定秦都,则难以回答何以同时又在栎阳设县这一疑问。

    对上述看法,刘荣庆同志在《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5 期上发表了不同意见,题为《秦都栎阳本属史实》,认为秦献、孝两代建都栎阳乃是历史事实,应当肯定。其一,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将周、秦、汉诸都均放在关中地理整体上考察,邠岐、丰、镐为周都,雍、栎邑、咸阳为秦都,长安为汉都。在思维逻辑上也没有把栎阳列在三代都城之外。《货殖列传》论证“献(孝)公徙栎邑”的地位,不仅仅在于经济上的地位。既标明为秦献公所“徙”,属政治地理条件。国君之所居之邑,国君徙治之城,乃古代都城的政治规定性:“北却戎翟”,则着眼于军事和都城的安全。如果把栎阳同关中“四塞以为固”的形胜联结在一起,当现为险要之地,即军事上具备建都条件,“东通三晋”,指春秋战国时代关中渭河以北经栎阳往晋及其后魏、韩、赵三国的通衢大道。这条东西大道,对秦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至关重要。雍城、泾阳、栎阳、咸阳均建筑在该通行之上,决非偶然:“亦多大贾”,指商品经济繁荣发达。栎阳为秦国第一个有市之邑。栎阳高平宫鼎的发现,先秦铜釜金饼和陶器、兵器在栎阳的出土,栎阳秦仓的存在,商鞅南门立木发布变法令的事实,都说明栎阳经济繁荣之程度,亦栎阳为秦都的必然结果。秦德、宣、成三代利用雍城处于汧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