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城墙为何独缺西北角?

    北京古城墙为何独缺西北角? (第2/3页)

,周围长20公里。清代的北京城,基本上保持了明代的原状,大部分建筑活动是在明代的基础上进行重建或改建,主要是增建了许多祭祀性建筑物和更改一些城门名称。清代北京城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是在造园方面,如城内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和城外的二园(颐和园、圆明园),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又对旧北京城进行了扩建和改建,面貌焕然一新。1972年和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颗地球资源卫星,对北京上空900 多公里的高空进行了拍摄。从高空拍摄的照片来看,最为清晰的是明朝修建的内城城墙的影象,它的位置在现今的德胜门、安定门、朝阳门、崇文门、宣武门、阜成门、西直门一带。尽管绝大多数的城墙、城楼已荡然无存、或被公路所取代,但由于旧城墙原址具有非常坚实的地基和卫星携有多波段扫描器,因而使照片上的影象十分清晰。但引人注目的是,四面城墙并没有组成矩形,它的东北、东南、西南角都为整齐的直角,却唯有西北角成了抹角,四角缺了一角。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讨论,并各自提出了一些观点,但意见却很有分歧,主要有:有的认为这和明朝的刨建者朱元璋有关。朱元璋自从接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统一中国后,深感“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

    于是即令谋臣刘基、姚广孝主持设计城池图样,以颁示天下如式修造。刘、姚二人反复商讨、多次修改,最后按照传统规矩画成了矩形图案上交朝廷。朱元璋看后觉得不妥,他说:“自古筑城虽有一定规矩,但根据我的经验,凡事切莫墨守成规,《礼记》云:”规矩城设,不可欺以方圆。‘我看还是改动一下为好。“说罢,就提笔将矩形图案的一角抹去。随后,由皇帝改动的城池图式召示天下,使明代所建之城大都遵照此式:四角缺一角。因此,北京城四面城墙也未能组成矩形,它的东北、东南、西南角是整齐的直角,而西北角从德胜门至西直门一线却成了抹角。

    有一种传说,说的是在明朝初年,燕王修建北京城时,命令手下的两个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设计北京城的图样。他们俩在设计的时候,不知何故眼前都出现了八臂哪吒的模样,于是两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