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山坐像”是怎么一回事?

    北京“景山坐像”是怎么一回事? (第2/3页)

们不愿将这些“天机”廉价地送给“俗人”,便绞尽脑汁地设计、建造了这一独一无二的“景山坐像”。这也就是“景山坐像”五百多年后的今天才会引起人们的惊奇的原因。

    对于这种观点,有人持有异议,认为证据不足:(1 )明朝营建景山宫殿,在当时无疑是一件大事,更何况此事是明成祖朱棣亲自命令所建,如果确系为道家设计、建造,则必定会在史书中留有相关的记载,可我们在史书中却始终找不到道家的建造活动。我们不能因为朱棣信奉道教,就把“景山坐佛”说成是道家的人为所致。(2 )建造这一构思独特的“坐佛”,是极有难度的,似不可能。说是道家所建,那他们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加以修造的呢?如果说道家不想将其真谛、“天机”廉价地告诉给“俗人”,本可以采取别的办法召示“凡界”,何必如此难为自己和“俗人”呢?因此,所谓的“景山坐像”是不存在的。

    到目前为止,有关“景山坐像”的一系列问题还在进一步的探讨、研究之中,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历史之谜”将彻底大白于天下。

    (俞奭勋)

    泰山无字碑是何人所立?

    泰山极顶玉皇殿门外,有一方高6 米、宽1.2 米、厚0.9 米的长方形石表,白中透黄,形制古朴,石上无字,因此人们称之为泰山“无字碑”。对这方巨碑古人曾有吟咏,“东海长流石未枯,山灵爱宝隐元符。纵教烈焰焚经史,致使秦碑字也无”(明王在晋)。“荒碑无篆迹,山亦解亡秦”(清王乘笑)。“本意欲焚书,立碑故无字。虽云以身先,大是不经事”(清乾隆皇帝)。从这些诗句看来,泰山无字碑是秦始皇所立,且立碑意在焚书。

    泰山无字碑果真是秦始皇所立吗?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开始第二次出巡,当他进入今山东省邹县后,“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辞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这段记载提供的证据确凿,说明秦始皇在泰山上立碑是刻有文字的,绝不是无字之碑。焚书事发生在三十四年(公元前213 年)。秦始皇不可能在6 年前就有焚书的计划,可见,无字碑与焚书之举风马牛不相及。

    秦始皇的泰山碑早已不存。现存岱庙的秦碑,是二世元年(公元前209 年)胡亥诏书,丞相李斯篆书镌刻的。该碑原立于玉女池旁,高不过四五尺,有222字。宋代刘跂曾摹其文,当时尚可辨认146 字。明嘉靖年间将碑移至碧霞祠时,仅剩29字。这方石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石刻之一,也是保存李斯手迹的珍品。元代郝经在《太平顶读秦碑》诗中盛赞李斯的书法“拳如钗股直如箸,屈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顾炎武在《山东考古志补录。辨无字碑为汉碑》文中,将秦始皇碑与秦二世碑混为一谈,显然属考证中的失误。

    泰山无字碑不是秦始皇所立,这是毫无疑义的。那么,这方石碑究竟为何人所立呢?看来立于汉武帝时是有可能的。

    汉武帝即位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