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琮的用途是什么?

    玉琮的用途是什么? (第2/3页)

玉串成的,岂不省事?这种形状的器物,大的便是琮,小的便是”(《故宫文物月刊》第1 卷10期)。1915年法国学者吉斯拉据《礼记》所载“家主中雷国主社”文,主张玉琮是古代中霤崇拜的礼仪之物。“中霤”即是古代穴居时,屋子中央的烟筒,也是家族祭礼的对象。日本滨田耕作先生认为“琮在初始,或是一种有圆孔方柱形的实用品,以后偶然生出以内圆象天外方象地的解释,终则确定它作为地的表号,乃在外方柱上雕刻易的四象、八卦,以加深其替象的意义”(《有竹斋藏古玉谱》,1925年)。安克斯(EduardErkes )更是颇具开拓性主张琮是象征地母的女阴。而瑞典学者高本汉则认为琮是盛男子性器之函,是祖(或祖主)的宗器。凌纯声先生据此认定琮“象征女阴与男根,代表最原始的祖先崇拜的性器对象”(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八册)。

    1947年,比利时学者密舍尔先生更认为是《尚书》、《舜典》所记的“玉衡”,用以观测天象的一种玉视管。

    冯汉骥、童恩正先生主张“琮是一种阴性和土地的象征”(《文物》1979年2 期);诸汉文则认为那种单节的外方内圆而中空的方柱式玉琮的外壳是代表人们耕种的田地经界和范围,中心筒体结构是谷仓或社坛实物的缩影(《文博通讯》1983年5 期)。石志廉先生指出琮最初起源于母系社会对女性生殖的崇拜,认为其形体越高大,器身节数越多,象征者持有者的权势越大,财富越多,身份地位也越高(《中国文物报》1987年10月1 日)。李文明则认为琮是束髻之具(《东南文化》1989年6 期)。

    日本著名考古学家林已奈夫教授主张玉琮便是“主”,又称为“宗”,是宗庙祭祀时神明祖先的灵魂降临时的凭依之物。中心圆孔是用作神明祖先灵魂驻留的小屋。祖灵既可从天而降,亦可从地而出,所以中孔自上而下贯穿。玉琮上不规则的带蛋形眼的脸为太阳神的原形。器表所刻的“神面”,

    可以保护死者灵魂,若主人佩戴它,还可以加福于人(《东方学报》第60册,1988年)。美国著名学者张光直教授则根据琮呈“内圆外方”的特点,认定是原始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张氏指出:“方器象地,圆器象天;琮兼方圆,正象征天地的贯串”:“琮的方、圆表示地和天,中间的穿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从孔中穿过的棍子就是天地柱。在许多琮上有动物图象,表示巫师通过天地柱在动物的协助下沟通天地。因此,可以说琮是中国古代宇宙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