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匈奴西迁去向如何?

    北匈奴西迁去向如何? (第2/3页)

注意到了北匈奴西迁的历史。

    中外学者在匈奴西迁史研究上的上述观点,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极大的兴趣和争议。

    持欧洲匈人即匈奴观点的中外学者,主要从匈奴种族名称、两个民族风俗及文化上的联系以及北匈奴西迁的具体过程等方面论述他们的观点。关于匈奴族名称,德揆尼和吉本在他们的著作中都认为“匈奴与Huns(匈人)实为一体”。章太炎也认为“今之匈牙利即匈奴音转”。后何震亚发表《匈奴与匈牙利》一文,认为匈牙利(Hungary )的“匈”(Hun )为种族名,“牙利”(gary)为地名,匈牙利即匈人之地,其与“匈奴”实为一意,只是“奴”

    为当时中原对边区少数民族之鄙称。此外,匈奴在战国前称猃狁、熏育等名称都是一个原音的对音,都拼音为“匈”。而“混夷”、“荤粥”之“混”、“荤”与匈人所建之昏国之“昏”音同。中外学者还惊人地发现,匈人与匈奴在对祭祀天地鬼神、崇拜日月,对孝的观念、习俗尚左、歃血盟誓、脱帽致谢等风俗习惯和文化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对孝的观念,这是中国很早就有的一种道德概念。《后汉书。匈奴传》载:“匈奴谓孝曰若鞮,自呼韩邪单于降汉,与汉亲密,见汉帝谥常为孝,慕之。至其子复珠累单于以下皆称若鞮. 南单于以下直称鞮也。“至欧洲的匈人首领阿提拉(Attila),其中”tti “,当译成中文为”鞮“;建立匈牙利国的阿巴鞮(Apad),为阿提拉后裔,”d “,当为”鞮“。在中国境内匈奴单于都冠以若鞮或鞮,是为孝意,至欧洲的匈人首领也保留有”鞮“的音,这难道是偶然的巧合吗?再有,歃血为盟,这是起源于匈奴族的一种风俗。《淮南子。齐俗训》引高诱注:”胡人之盟约,置酒于人头中,领主互相发誓。“《汉书》中多次记载汉人与匈奴单于杀白马饮血盟誓的记载。而在西方,希腊史家希罗多德也谓里海民族中有杀白马盟誓的风俗。此外,匈奴人还有脱帽致谢的风俗。《后汉书。南匈奴传》云:”单于脱帽徒跣,对庞雄等拜陈,道死罪,于是赦之。“脱帽致谢的风俗在匈牙利和欧洲是极普通的礼节。这些有趣的风俗和文化上的联系,也为中外学者找寻这两个民族的相通之处,提供了论据。

    在研究匈人与匈奴关系问题上,主要在于找到我国境内的北匈奴是如何到达欧洲的。这也是匈人是否是匈奴人的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