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成书于何时?

    《黄帝内经》成书于何时? (第2/3页)

    但是,黄帝、雷公都是传说中原始公社制末期的人物,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可能产生出像《黄帝内经》这样的科学著作。因此,另一些学者主张:《黄帝经内》成书于周秦之际(公元前11世纪—前3 世纪)。明代胡应麟在所著《少室山房笔丛》中说:“医方等录,虽亦称述黄岐,然文字古奥,语致玄眇,盖周秦之际,上士哲人之作。其徒欲以惊世,窃附黄岐耳”,“《素问》精深,《阴符》奇奥,虽非轩后,非秦后书”。清代《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说:黄帝《素问》二十四卷“原本残阙,冰采《阴阳大论》以补之。其书云,出上古,固未必然;然亦必周秦间人,传述旧闻,著之竹帛”。

    现代的医史专著或教材中,也有持类似观点的,甄志亚先生主编的《中国医学史》(全国中医学院教材)就认为:《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然而,还有更多的学者认为:《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前221 年)。宋代的邵雍在《皇极经世书》卷之八下《心学》第十二说:“《素问》、《密语》之类,于术之理可谓至也。《素问》、《阴符》,七国时书也。”宋代理学家程颖在《二程全书。伊川先生语》中说:“《素问》书,出战国之末,气象可见。若是三皇五帝典坟,文章自别,其气运处,绝浅近。”明代方以智在《通雅》中也认为:“守其业而浸广之,《灵枢》、《素问》也,皆周末笔。”现代学者龙伯坚在《黄帝内经概论》一书中,任应秋先生在《内经研究论丛》一书中,也持同一观点,其主要理由是:首先,将《黄帝内经。素问》与同样是战国时代的《周礼》相比较,有许多相同之处,足以充分证明两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作品;其次,《史记。扁鹊传》中有关医理的内容,与《黄帝内经。素问》的内容相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