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的“始祖”是什么?

    指南针的“始祖”是什么? (第2/3页)

为战国时期就有了我国最早的磁指南器——司南。它并且依据《论衡。是应篇》:“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考证说: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琢成勺形,它的勺底呈球状,将其南极磨成勺子的长柄,然后放在地盘上,盘的四周刻着“八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四维”

    (乾、坤、巽、艮)二十四方位,盘子中央有直径5 厘米至10厘米磨得很光滑的地方用来放勺。使用时,将勺轻拨,使之转动,等勺停下来,它的长柄便指向南方。

    但有些细心的学者根据上述史料反问道:不是说“先王立司南”吗?那么这“先王”到底是指何代的先王呢?这不可不谓是对“司南”说的挑战。天然磁石磁性不强,很难想象经琢磨震动后还能指南。同时当时的人很难定出磁石的南北极。如不按南北极方向制勺,则勺纵有磁性也不会指南。为什么要制成勺形,而不能制得更简单些呢?这就是“指南鱼”说的主要观点。此外,他们认为,除《韩非子》、《论衡》二书有“司南”的资料外,六朝以前的其他文献均无司南的记载,甚至还把司南与指南车混淆。他们认为目前发现的关于磁性指南仪器的最早明确记载是北宋曾公亮著的《武经总要》中的“指南鱼”。这是一种用薄铁叶剪成的二寸长的鱼形物,通过粹火、磁化等手段而赋予磁性,“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

    无论是“司南”说,还是“指南鱼”说,都各言之有理。但如果说最早明确记载磁性指南仪器的是《武经总要》,似乎是过于保守了。究竟孰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