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开始使用铜镜?

    何时开始使用铜镜? (第2/3页)

加各种主题浮雕,如山字形规矩纹等。有的战国铜镜埋藏地下已有二千三四百年,但保存完好,出土时一点没有生锈,镜面黑光如漆,可以照人。根据西汉《淮南子》一书所述,是用“玄锡”作为反光涂料,再用细毛呢摩擦而成。后来的磨镜药是用水银作成的,玄锡就是水银。可见战国时人们已掌握了烧炼水银的新技术。当时铜镜的制作,还有鎏金、金银错、镶嵌等。到汉代。铜镜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图案花纹也更加丰富。铜镜开始普遍铸有铭文,如“长宜子孙”、“长宜高官”等吉祥语。常见的花纹是蟠螭纹、星云纹、四种规矩纹等。四种指苍龙、白虎、朱雀、玄武的方位神。汉镜铭文多为七言韵语,表示对人们平安幸福的祝愿。如“尚方御镜大毋伤,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顺阴阳,……长保二亲乐富昌,寿敞金石如侯王”。西汉还有一种小型平边镜子,镜身稍微厚实,用“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八字作铭,每字之间用云纹作图案,反映了西汉时期,社会上已开始用镜子作为男女间爱情的表记,生前相互赠送,作为长久纪念;死后埋入坟墓,还是生死不忘。汉镜中还有东王公、西王母、伍子胥等车马人物镜,采用浮雕手法,立体感很强。西汉中期还创造出一种透光镜,光线照在镜面,却能把镜背的花纹,清晰地反映在墙上。这种透光镜的现象,在1000年前的北宋科学家沈括著的《梦溪笔谈》里已有具体记述,但是为什么能透光的原理,近代科学素称发达的英国、日本等国,研究了一二百年,始终未能成功。日本还称这种铜镜为魔镜。上海博物馆藏有汉代透光镜,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在有关科研单位的通力合作下,经过1O多年的努力,终于揭开了透光镜的千古之谜。

    唐镜和其他工艺一样,反映了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尤其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全盛时期,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