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否已发现氧气?

    唐代是否已发现氧气? (第2/3页)

学院院刊》上发表。

    克氏的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各种反响,臧否之论纷起。1886年英国化学家德克瓦茨在《化学新闻》杂志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特别提到了克氏的这一论文,希望化学界能够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进一步征求补充的证明材料。1904年法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摩瓦桑在《无机化学大全》一书

    中,以肯定的语气述及中国学者最早知道氧气的存在。1919年德国化学史研究专家李普曼在《炼丹术的起源与发展》一书中,参考了克氏的论文,并扼要摘录了原文,1926年,在意大利出版的一种科学期刊里,刊登了意大利青年莫齐阿利撰写的文章。他认为:克氏论文中所根据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都是不可靠的。莫齐阿利否定克氏的理由有四点:一,中国古代的“气”是指精神而言,不是后来西方所认识的气体,故“阴气”不能算作“氧气”;二,阴阳两字是雌雄的意思,用意很泛;三,当时不可能有制备氧气所必需的玻璃器具和橡皮塞;四,水需要高温或遁电才能分解,这在当时也是办不到的。由于莫齐阿利也没有看到过《平龙认》一书,因此他的意见也仅仅是一种推测而已。1953年,北京大学化学系翻译出版了由苏联学者涅克拉索夫编写的《普通化学教程》,书中认为,中国唐代制备氧气(“阴”)的方法,“实质上和近代的非常相似”。1960年,苏联学者第奥根诺夫在《化学元素发现史》中,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1976年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三分册中,以《一个中国人之谜:第八还是第十八?》为题,详细引证和讨论了这一问题。他推测《平龙认》可能是18世纪的托名著作。

    在国内,也有几种不同意见。袁翰青在《中国化学史论文集》中认为,《平龙认》是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