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制造借口(中)

    第十八章 制造借口(中) (第2/3页)

这封信由里宾特洛甫亲自从电话中口述给德国驻罗马大使,于当天午后3点20分送到那位"领袖"手里。

    希特勒所以对意大利迟迟不复信感到焦急是有理由的。

    若干天以来,他不断收到罗马方面传来的报警消息,说他的轴心伙伴可能在他进攻波兰的紧要关头抛下他不顾。这个情报不是没有根据的。早在8月11日,墨索里尼就派他的外长齐亚诺前往柏林,劝希特勒在波兰问题上不要轻举妄动。在两国外长首次会谈时,尽管齐亚诺娓娓动听地说了半天,说什么意大利力量不够啦,但对里宾特洛甫都毫不起作用。他好比一条挣脱锁链的猎犬,朝着英法和波兰狂吠,并且大大地吹了一通德国的实力。

    在第二天的会议上,希特勒已决心发动战争。里宾特洛甫再次充当他主子的应声虫,连讲话口气也和希特勒一模一样。希特勒的主旋律是"一切应归罪于英国",副歌是"应狠狠教训波兰人",并宣扬第三帝国在军事上和技术上是如何如何强大。

    这一天,齐亚诺第一次有力地顶了希特勒。正如他在日记中所披露,他这次奉了"领袖"的详细指示,向希特勒指出,发动战争等于"发疯"。他以雄辩的口才,滔滔不绝地反复说,对波兰发动战争一定会使战争扩大,战争决不可能只在波兰进行。西方国家这次肯定会宣战。齐亚诺再次回到意大利的力量不够和没有准备好这个主题上来,直截了当告诉希特勒,意大利最多只能打几个月,光是进行战争所需要的物资这一项,意大利就不可能维持多久。他这样说显然是奉墨索里尼之命。态度是再明白不过了。

    会谈就这样不欢而散了。虽然公开发表的会谈公报说,"两国会谈,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密切联合。"实际上是各怀鬼胎,貌合神离。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德国,它的元首以及他们的行为,使我作呕三日。"

    这位意大利外长,一回到罗马,就撺掇墨索里尼抛弃德国人。但是,他的这种活动没有逃过罗马德国大使馆严密监视的耳目。这位法西斯外交大臣的日记,详细地记载了他力图说服意大利独裁者认清大局,及时避免被希特勒拖入战争的种种经过。8月13日,齐亚诺从伯希特斯加登回来,当天晚上马上就去晋见"领袖",向他报告同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会谈的经过之后,就试图说服他的上司,"德国人已经背弃了我们,欺骗了我们",并且"正在拖着我们跟着他们一起去冒险"。

    第二天,齐亚诺为这个事情同墨索里尼彻底谈了六个小时。墨索里尼已经相信,意大利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德国人走。但是,他要有一段时间作好准备,才能和德国人决裂。他越来越相信,希特勒进攻波兰,英法一定会参战,这一回就意味着一场大战。而意大利却不能卷入战争,因为它的困难处境不容许它这样做。8月21日,齐亚诺又向墨索里尼进言,"背弃盟约的是德国人而不是我们,撕了那个条约吧!把它扔给希特勒!"这次谈话的结果是,墨索里尼让齐亚诺去和里宾特洛甫安排第二天在勃伦山口举行会谈,并且通知他,意大利将置身于德国进攻波兰所挑起的冲突之外。中午时分,齐亚诺给里宾特洛甫打电话,等了好几个钟头都没有来接,但是到下午5点30分,他终于来接电话了。纳粹外交部长表示,勃伦纳会谈通知得这样仓促,他不能立刻作答,因为他"正在等候莫斯科方面一份极为重要的电报",要过一会儿再给齐亚诺回电话。

    晚上10点30分,里宾特洛甫告诉意大利外长,他希望在因斯布鲁克而不在国境上同齐亚诺会见,因为会后他就要动身到莫斯科"同苏联政府签订一项政治协定"。对于齐亚诺和墨索里尼来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新闻。他们认定两国外长的会晤"已不再适宜了"。他们的德国盟友不让他们知道德国和莫斯科进行的"秘密交易",又一次表现了对他们的轻视。

    墨索里尼的犹豫动摇,齐亚诺的反德情绪,以及意大利可能背弃《钢铁盟约》第三条所规定的义务(即缔约一方一旦"卷入同另一国家的敌对行动时",另一方就自动参战),这一切在8月22日里宾特洛甫动身去莫斯科以前,柏林方面就已经知道了。

    8月20日,意大利驻柏林代办马西莫·马吉斯特拉蒂伯爵到外交部拜会国务秘书威兹萨克。那位伯爵向威兹萨克透露了"意大利人的心情"。马吉斯特拉蒂引起威兹萨克注意的是,既然德国没有遵守盟约中规定双方在重大问题上必须保持紧密联系和进行磋商的条款,而且又把它和波兰之间的冲突完全看作德国一国的问题,"这样德国就自己放弃了意大利方面的武装援助"。因此,如果事情的发展同德国的看法相反,德国同波兰的冲突竟然发展成为一次大战,意大利就会认为同盟的"前提条件"已不再存在。一句话,意大利在寻找脱身的借口。

    两天以后,8月23日,柏林又收到德国驻罗马大使汉斯·格奥尔格·冯·马肯森发来的警告。他写信给威兹萨克,报告了一些"幕后"情况。这份材料并呈交了纳粹元首。马肯森在报告中说,墨索里尼同齐亚诺和阿托利科进行了一系列的商谈以后,意大利的态度是:德国如果进攻波兰,就破坏了《钢铁盟约》,因为这盟约的基础是双方同意在1942年以前不投入战争。而且,同德国的看法相反,墨索里尼相信,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英国和法国都会出面干涉,"而且过不了几个月,美国也会出面干涉"。当德国在西线处于守势的时候,据这位"领袖"看来,法国和英国就会倾注全力攻打意大利。在这种情势下,意大利将不得不首当其冲,承受战争的全部重担,以使德国有机会在东方收拾残局。

    希特勒考虑了这些警告之后,终于在8月25日上午给墨索里尼发出一封信,怀着越来越焦急不安的心情,等回信足足等了一天。头天夜里里宾特洛甫向希特勒详细汇报了他在莫斯科所取得的"胜利",半夜刚过不久的时候,他在"元首"的指示下给齐亚诺去了个电话,把所谓"由于波兰的挑衅所引起的极端严重局势"通知了对方。这次电话的用意在于"使意大利没有借口说事态的发展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到8月25日午后3点30分,马肯森大使在罗马威尼斯宫把希特勒的那封信交给墨索里尼的时候,这位领袖才知道德国人对波兰的进攻马上就要开始了。同希特勒的看法不同,他肯定相信英国和法国会立即参战,这会给意大利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因为意大利的海军不是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对手,而它的陆军又不堪法国的一击。马肯森晚间10点25分发给柏林的急电描述这次会见的情形说,墨索里尼当面把这封信仔细地看了两遍以后声称,他"完全同意"德苏条约,他认识到"同波兰的武装冲突已不再能避免"。最后,马肯森报告说,他特别强调这一点,"他将尽一切力量无条件地站在我们这一边"。

    但是,这位德国大使并不知道,这位领袖写给"元首"的信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封信是由齐亚诺匆匆用电话传给已回到柏林住所的阿托利科的,阿托利科大约在午后6点钟左右到总理府亲自把信交给了希特勒。这封信就像一颗炸弹打击了"元首"。墨索里尼在表示了他对德苏条约的"完全同意"和"对波兰问题的谅解"之后,就掉转话头,言归正传。他写道:

    至于在一旦发生军事行动时意大利的实际态度,   我的观点如下:

    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而冲突又是局部化的,那么意大利就会根据德国的要求提供一切的政治援助和经济援助。

    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而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