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制造借口(下)

    第十九章 制造借口(下) (第3/3页)

派贝克外长或任何其他代表立即前往柏林,在希特勒建议的基础上讨论解决办法。他们宁愿战斗而死,也不愿接受这样的羞辱,特别是已经有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前车之鉴。"他指出,如果是在平等基础上的谈判,就应当在某个中立国家举行。

    在此期间,那位不知疲倦的达勒鲁斯也没有闲着。8月29日夜间十点,戈林把他找到家里去,把希特勒、里宾特洛甫同汉德逊刚刚进行完毕的  "不能令人满意的会谈经过"告诉了他。这位满身脂肪的元帅那股歇斯底里的老脾气又发作了,他当着这位瑞典朋友把波兰人和英国人臭骂了一通。平静下来以后,他郑重地告诉他的客人,希特勒正在给波兰起草一份"宽宏大量的"建议,其中唯一的要求是归还但泽,而把走廊的未来归属问题慷慨地交由"国际监督"下的公民投票去决定。达勒鲁斯轻轻地问了他一句举行公民投票地区的范围,于是戈林随手从一份旧地图中扯下一页,用红蓝铅笔标明了"波兰"部分和"德国"部分;德国部分不仅包括战前的普鲁士所属的波兰,还包括1914年边界以东六十英里处的工业城市罗兹。这位毛遂自荐的瑞典中间人,当然没法不注意到第三帝国决定这样重大问题时竟然如此"随便轻率"。不过他还是答应戈林,可以立刻飞回伦敦,向英国政府强调指出希特勒仍然指望和平,并向他们暗示希特勒正在准备对波兰提出最慷慨的建议,以此作为证明。

    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达勒鲁斯于8月30日凌晨4点飞往伦敦,立刻得到了张伯伦、哈利法克斯和威尔逊的接见。但是,这三位制造慕尼黑事件的英国设计师,现在已经不会再上希特勒和戈林的当了,对达勒鲁斯的努力,他们并没有认真看待。这位瑞典  "信使"发现他们对于德国的两位领袖"很不信任",并且"倾向于认为现在已经无法阻止希特勒对波兰宣战了"   。此外,他们还毫不隐讳地告诉这位瑞典中间人,英国政府并没有中希特勒的诡计,而要求波兰全权代表在24小时内来到柏林。

    但是达勒鲁斯,就像在柏林的汉德逊一样,还在继续努力。他给柏林的戈林打了电话,建议波兰和德国的代表  "在德国境外"会晤,对方直截了当地回答说:"希特勒在柏林",因此会谈必须在柏林举行。于是,这位瑞典中间人的夜间飞奔就算白费了。

    尽管英法政府领导人,多次受到希特勒的欺骗和愚弄,但由于他们患有天生的软骨症和资产阶级损人利己的劣根性,为了避免战祸烧身,他们仍在千方百计地撺掇波兰政府尽早派出代表同希特勒进行一场毫无结果的谈判。在英国政府的劝说和胁迫之下,8月31日波兰政府指示它在柏林的大使利普斯基递交波兰政府的声明;这位大使足足等了五个多钟头,里宾特洛甫才予以接见,最后并以  "非全权代表"为由,把"破坏"和平谈判的罪名加在波兰身上。当利普斯基大使回到使馆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同华沙取得联系,因为德国人已经把使馆的电话线切断了。

    还应当一提的是,在这之前,快到8月30日午夜,也就是希特勒向波兰发出派全权代表来柏林的最后通牒限期快到的时候,英国驻柏林使馆突然打电话给德国外交部,说汉德逊大使要见里宾特洛甫,他带来了英国政府对希特勒前一天建议的答复。

    这次会谈进行得十分狂暴,据施密特说,是他23年译员生涯中头一次见到。气氛高度紧张。双方一坐定,这位脸色苍白、嘴巴紧闭、目光炯炯的德国外长,在俾斯麦过去的办公室的小圆桌前,对英国大使发出了生硬的质问:  "你们那儿究竟作出了什么决定?"

    汉德逊在重申了英国政府对波兰问题的立场后,接着说,要英国政府在24小时内叫波兰全权代表来柏林是  "没有道理的"。里宾特洛甫一听光火了。"期限已到,请问贵国政府同意派来的波兰人来了没有?"

    此刻,汉德逊又向里宾特洛甫递交了一封张伯伦给希特勒的私人信件,内称英国已叫驻华沙的代表制止发生边境事件。他还提到,英国已劝告波兰采取克制态度,并希望德国也采取同样的政策。

    "侵略者是波兰人,不是我们!"里宾特洛甫激动地回答道。"你把讲话对象搞错了!"

    汉德逊接着提出英国政府的建议,说为了和波兰打交道,第三帝国应按正常秩序,把德国建议交给波兰驻柏林大使。这时,里宾特洛甫简直完全失去了自制能力。  "出了这种事情之后,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向汉德逊嚷着说,"我们要求波兰政府派全权特使来。"

    这时,汉德逊在念完英国照会之后,针锋相对地说了几句。他说,英国政府得到的消息是,德国正对波兰采取蓄意破坏的行为。

    "这是波兰政府该死的谎言,"里宾特洛甫火冒三丈地叫了起来,"我只能对你说,汉德逊先生,情况严重得要命!"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希特勒解决波兰问题的"   国联式"方案。他用德语念给汉德逊听,但根本就不急于把这份东西交出去。汉德逊问他可否把提出这些建议的文件转交给英国政府。按外交惯例,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出乎意外的,却遭到了粗暴的拒绝。这位纳粹外长,把文件往桌子上一扔说,"它已经过时了,总而言之是因为波兰特使没有前来。"

    真相已经大白了,希特勒搞的那个调子很高的建议原来只是装装样子的,根本就不打算付诸实践,更不想实现。正如希特勒向其亲信所说的:  "我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口实,尤其是要向德国人民表明,我为了维护和平已尽了一切努力。这就说明了我为什么要提出解决但泽和波兰走廊问题的慷慨建议。"

    到此为止,事情已非常清楚,实际上1939年8月最末一周期间,那些精疲力竭的外交家以及站在他们背后指挥的疲惫不堪的政府决策者,特别是那位不辞辛苦的瑞典商人,在这最后关头急急忙忙进行的穿梭外交活动,完全是水中捞月,枉费心机;而在德国人方面,则完全是一场蓄意的欺骗。

    因为8月最后一周,希特勒一直没有放松入侵波兰的准备,特别在8月31日中午12点半钟,也就是在哈利法克斯勋爵敦促波兰人采取较为和解的态度以前,在利普斯基去见里宾特洛甫以前,在德国人公布他们对波兰的  "宽宏大量"的建议以前,并且在墨索里尼试图调停以前,希特勒已经作出了最后决定,发出了把这个星球投入空前血腥的战争中的决定性命令。

    隔夜之间,战争就要爆发了!

    如果觉得《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希特勒》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