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践踏北欧

    第二十三章 践踏北欧 (第2/3页)

目标。

    早在3月间,挪威政府就从驻柏林公使馆和瑞典人那里接到关于德**队和海军舰艇在北海和波罗的海港口集中的警告。4月5日从柏林收到了一份确实的情报说,德国人即将在挪威南部海岸登陆。但是,奥斯陆的麻痹自满的内阁还是对之抱怀疑态度。不祥的消息,正如丘吉尔所说的那样,在4月1日就开始传到伦敦了。4月3日,英国战时内阁讨论了最新的情报,尤其是从斯德哥尔摩来的情报。这些情报说,德国人在它的北部港口集中了相当多的兵力,目标在于向斯堪的纳维亚推进。但这消息似乎并没有受到认真的考虑。

    据丘吉尔说,英国政府这时认为,德国人在波罗的海和北海港口内增兵的目的,只是为了一旦英国为截断从纳尔维克运送铁矿砂的航道而到挪威领海布雷,同时也占领纳尔维克和南部其他一些港口时,使希特勒便于反击。

    事实上,英国政府当时的确正在考虑进行这样的占领行动。经过7个月的挫折以后,海军大臣终于获得了战时内阁和盟军最高军事会议的批准,于4月8日在挪威水路上布雷,这是一个代号叫做"维尔弗雷德"的军事行动。由于看来德国人可能对于他们的纳尔维克铁矿砂运输线受到封锁这一致命打击采取有力的对策,因此决定派一小批英法联军到纳尔维克去,并且一直挺进到附近的瑞典边境。另外还要派一些军队去更远的南方的特隆赫姆、卑尔根和斯塔瓦格尔登陆,以阻止这些基地被德国人占领。这样,在4月的第一周,当德**队已经登上各种舰艇准备开赴挪威的时候,英**队虽然人数要少得多,也已经在克来德河登上运输舰,在弗尔斯河登上巡洋舰,向着同一目标前进。

    4月2日下午,希特勒在同戈林、雷德尔和福肯霍斯特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议后,发布了一道正式指令,规定"威塞演习"在4月9日上午5时15分开始。同时,他还发布了另一道指令,要求"占领时必须千方百计防止丹麦和挪威两国国王逃到国外"。同一天,最高统帅部还把这个秘密计划告诉了外交部,对里宾特洛甫发了一道详细命令,指示他准备采取外交措施,劝诱丹麦和挪威在德**队到达的时候不战而降,并编造一些理由为希特勒的最新的侵略辩护。玩弄诡计的工作还不限于外交部,海军也按照希特勒的指示,将自己的军舰和运输舰伪装成英国舰艇开过去,必要时甚至悬挂英国国旗!德国海军在秘密命令中已为进攻挪威时进行欺骗和伪装作了详细的规定。

    这样,在1940年4月9日上午5时20分整(丹麦时间上午4时20分),天亮前一小时,德国驻哥本哈根和奥斯陆的使节向丹麦和挪威政府递送了德国的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毫不反抗地立刻接受"德国的保护"。

    这份备忘录宣称,德国是来援助丹麦和挪威抵抗英、法两国的占领的。它说:

    因此,德国部队不是作为敌人登上挪威的国土的。德军最高统帅部除非出于被迫,无意利用德**队占领的据点作为对英作战行动的基地……相反,德**事行动的目的,完全在于保护北方,以防止英法军队企图占领挪威基地……

    本着德国和挪威两国之间久已存在的良好关系,德国政府向挪威王国政府宣布,不论现在和将来,德国都无意采取行动侵犯挪威王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

    因此,德国政府期望挪威政府和挪威人民不要抵抗。任何抵抗将不得不受到一切可能手段的击破,从而只能导致绝对无益的流血牺牲。

    这个最后通牒,可能是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起草的迄今为止最厚颜无耻的文件。

    德国的期望在丹麦实现了;但在挪威落了空。挪威政府复电柏林说:"我们决不自动屈服,战斗已在进行。"

    傲慢自大的里宾特洛甫被激怒了。10点55分,他拍了一封特急电报给驻奥斯陆的公使库特·勃劳耶:"你应再次说服那里的政府,挪威的抵抗是毫无意义的。"这位为难的德国公使并没有能够转达这句话。这时挪威国王、政府和议会议员都已经撤离首都,转移到北方的山区去了。不论形势怎样不利,他们都决心抵抗下去。事实上,随着天亮时德国舰艇的到来,有些地方的抵抗已经开始了。

    丹麦人则处于更为绝望的境地。这不仅因为这个国家太小,地势太平坦,最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政府、王室陷于一片混乱,在强大的敌人进攻面前,吓破了胆。唯有陆军总司令普莱奥尔将军主张抵抗,但他的意见却被国王和首相给否定了。因此,海军不论从舰艇上或者从它的海岸炮台里,都没有发过一炮一弹,甚至当德国的运兵船只从它的炮台底下驶过,一开炮就可以把它们轰得粉碎的时候,也是如此。陆军则在日德兰稍有接触,禁卫军在首都王宫周围只放了几枪。到丹麦人吃完一顿早餐之后,一切都已经结束了。国王听从了政府的劝告,不顾普莱奥尔将军的反对意见,还是投降了,并且下令停止任何抵抗。

    希特勒用欺骗和突袭的手段占领丹麦的计划,是经过缜密准备的。负责进攻丹麦的特遣部队参谋长库特·希麦尔将军,于4月7日就身穿便服乘火车到达哥本哈根侦察,并作了必要的安排,为部队运输舰"汉斯施塔特·但泽"号找到一个合适的停泊码头,为运输少量供应品和一台无线电发报机找到一辆卡车。负责攻占哥本哈根的那一营的营长,也在两天以前就穿着便服到哥本哈根来侦察地形了。

    因此,这位将军和少校营长的计划能够几乎毫无困难地顺利完成,是不足为奇的。部队运输舰在天亮前不久就到达哥本哈根港外,经过港口炮台和丹麦巡逻舰队的时候,没有遭到任何留难,安然停靠在市中心的兰盖里尼码头,离丹麦陆军总司令部只有一箭之遥,离国王所居住的阿玛连堡宫也很近。这两处地方都很快就被一营孤军夺取了,没有遇到值得一提的抵抗。

    丹麦就这样地被征服了。在那天下午2时,希麦尔将军由德国公使西锡尔·冯·伦特芬克陪同,造访了那个已经不再是一国之主然而自己还没有体会到的丹麦国王。当时那位70岁的国王,虽然表面上还装得很镇静,并且在接见的时候保持了绝对的尊严,但内心显然已经支持不住了。他全身发抖。他说,他和他的政府一定会尽可能地维持国内的和平秩序,消除德军和他的国家之间的一切摩擦。他希望使自己的国家免遭进一步的不幸和苦难。

    挪威的情况与丹麦有所不同,一开始就进行了抵抗。在瑞典铁矿砂运输铁道线终点纳尔维克港口,驻军司令康拉德·孙德洛上校是一个吉斯林分子,他一枪不发就投降了德国。海军指挥官却是另外一种有骨气的人。当十艘德国驱逐舰向着长长的峡湾迫近时,港内的两艘古老的装甲舰之一"艾得斯伏尔德"号发了一炮作为警告,并且用信号通知驱逐舰,叫它们说明身份。德国驱逐舰的指挥官弗里茨·邦迪海军少将,以派遣一名军官乘汽艇向挪威舰艇招降作为答复。接着德国人就玩弄了一下诡计,当汽艇上的纳粹军官用信号通知德国海军少将,说挪威人表示他们要进行抵抗的时候,邦迪等到汽艇一离开,马上就用鱼雷把"艾得斯伏尔德"号炸毁了。第二艘挪威装甲舰"挪奇"号于是就开了火,但也很快就给打沉了。这两艘舰的300多名挪威水兵,几乎全部阵亡。到上午8时,纳尔维克就落入德国人之手,把它攻下来的是偷偷溜过强大的英国舰队防线的十艘驱逐舰,占领它的是由爱德华·狄特尔准将指挥的纳粹军队中的仅仅两营兵力。这位准将是希特勒在啤酒馆政变时结交的一个巴伐利亚老友,当第二天在纳尔维克的工作开始感到棘手的时候,他的行为表明他不愧是个足智多谋、心狠手毒的指挥官。

    南部海岸的克里斯蒂安桑对德国人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抵抗。那里的海岸炮台两次击退了由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