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深陷龙虎潭(上)

    第二十八章 深陷龙虎潭(上) (第2/3页)

,他也希望打下列宁格勒,与芬兰军队在北面会师。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必须从中央集团军分出   好几个步兵师和装甲师,调到北路,尤其是南路。莫斯科可以等一等再说。8月下旬,希特勒在一项指令中,对那些不能赞赏他的战略天才的陆军元帅和将军们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在一项"反备忘录"中骂他们是一批"脑袋已被过时理论弄得陈腐不堪"的人。

    哈尔德在第二天日记中大发牢骚:"不能忍受!闻所未闻!莫此为甚!"这天整个下午和晚上,他与陆军元帅冯·勃劳希契会商,讨论希特勒对陆军总司令部和总参谋部事务进行的"不能允许的"干涉,最后他建议陆军总司令和他本人辞职。勃劳希契不同意,哈尔德写道,"因为他认为这并不实际,而且也与事无补。"这个胆小怕事的陆军元帅,这次仍和从前一样,向那位以前的下士屈服了。

    在南路方面,伦斯德的部队由于得到从中路抽调出来的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和步兵师的增援,终于发动了进攻。基辅于9月19日陷落。在希特勒看来,这是一次"世界上史无前例的最大战役"。但是尽管在基辅取得不小的胜利,他的一些将领对于它的战略上的重大意义却更加怀疑了。在中路,包克的没有装甲部队的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东面不远的杰斯纳河一带,两个月来一直按兵不前。秋雨季节快来了,到时候苏联的道路将是一片泥泞。随之而来的将是冰天雪地的严冬。

    在北路方面,由冯·李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奉希特勒的命令,1941年8月下旬,以32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4个坦克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同时还配备了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的进攻。希特勒扬言,要在9月1日以前,占领列宁格勒,并狂妄宣称,一定要把这座城市从地球上抹掉。

    列宁格勒是10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是最重要的海港和工业、文化中心,人口有300多万。斯大林和苏共中央号召当地军民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列宁格勒。8月底,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东南方向的托斯纳、姆加等地,妄图从东面包围列宁格勒,沿涅瓦河左岸向拉多加湖推进。9月8日,德军到达拉多加湖南岸,占领了什利谢尔堡,从陆上封锁了列宁格勒。从此,苏联红军开始了长达900天的保卫列宁格勒的英勇战斗。

    希特勒命令他的军队,用封锁和不停的空袭和炮击,把列宁格勒夷为平地。哈尔德也疯狂叫嚷,要用饥饿配合德军进攻发挥作用。列宁格勒军民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全城被封锁,从陆上没有一条出路,只有被誉为"生命之路"的拉多加湖是通往内地的唯一道路。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派人从湖上给列宁格勒军民运送给养。可是,这仍然不能满足列宁格勒军民的全部需要。列宁格勒很快就发生了饥荒,工人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七两九钱的面包,儿童、病人和一般公务人员每天只能分到三两九钱。

    但是,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没有被希特勒的封锁、轰炸所吓倒,也没有因饥饿而屈服。他们在苏共的领导下,一致奋起,同德寇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在全城加强了各种防御措施。工人们在德军的炮火下,仍然坚守岗位,继续生产。全城军民人自为战,步步为营,筑成一道攻不破、打不烂的钢铁长城。德国法西斯军队,始终没有能够攻进这座英雄的城市。

    希特勒原来妄图攻陷列宁格勒以后,以其全部兵力从东北迂回,对莫斯科进行攻击。然而,与   敌人的愿望相反,列宁格勒没有被攻陷。尽管德军向列宁格勒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但列宁格勒仍巍然屹立。这又进一步打乱了希特勒的如意算盘,迫使德军不得不暂时放弃占领列宁格勒的计划,转而向莫斯科进攻。

    9月30日,希特勒的中央集团军群以"台风"为代号,集中了74个师、180万人、17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390架飞机、14000多门大炮和迫击炮,从南翼向莫   斯科发起进攻。10月2日,德军从中部突破了苏军防线,妄图在莫斯科前沿歼灭苏联红军的主力,要把苏联打垮。

    但是在这里,纳粹独裁者又一次犯了自大狂的毛病。在冬季到来之前拿下苏联首都,他还认为不够。又下令北路的陆军元帅冯·李勃同时占领列宁格勒,在北面与芬兰军队会师,继续向前推进,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他又下令伦斯德元帅同时扫清黑海沿岸,拿下罗斯托夫,夺取迈高普油田,向伏尔加河岸的斯大林格勒进军,以切断斯大林与高加索地区的最后联系。伦斯德向希特勒解释,这样做意味着要越过第聂伯河作400多英里的大进军,队伍的左翼将危险地暴露在敌人面前。这时希特勒对他说,南路的苏军现在已不可能进行什么了不起的抵抗了。伦斯德说,他对这个荒谬可笑的命令"纵声大笑",他不久以后碰到的却是与希特勒的估计迥然相反的情况。

    德军沿着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的老路向前推进。一开始,来势汹汹,煞是像一股台风似的。10月   上半月,德军包围了在维亚兹马和勃良斯克之间的两支苏联部队,并使之受到严重损失。到了10月20日,德国装甲部队的前锋已进抵离莫斯科40英里的地方。苏联中央各部和外国   使馆,急忙撤退到伏尔加河上的古比雪夫城。这时纳粹将领们满以为凭着希特勒的大胆的领导和有利的天时,在苏联严冬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是不成问题的。柏林纳粹广播电台大吹大擂说,进入莫斯科的仪式已经安排好。希特勒要骑着一匹白马从波克隆山方向进入莫斯科。文武高级官员都已定做了礼服和白手套。

    但是,秋雨连绵,道路泥泞的季节来临了。这一路乘车行进的大军越走越慢了,有时还不得不停止前进。   正在打仗的坦克也得撤下来,去拖曳陷在泥坑里的大炮和弹药车。由于缺乏拖曳车辆用的钢链、挽钩,只得派空军运输机空投一捆捆绳子,其实这时十分需要飞机运送其他军需品。开始下雨是在10月中旬,古德里安后来回忆说,"过后几个星期就听从烂泥的摆布了。"勃鲁门特里特将军是莫斯科战役中第四军团的参谋长,他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狼狈情形。他说,"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每门大炮得用许多马队来拉才能前进。所以车辆都陷在泥坑里,一直陷到车轴部分。甚至牵引机行动起来也十分困难。不过几天,很大一部分重炮就动弹不得了……这一切使得我们早已疲惫不堪的部队处于怎样的紧张状态,也许是不难想象的。"

    秋雨还没有结束,严冬就要来了,可是在纳粹军中,冬衣连影子还没有见到。他们不仅在前方面对着苏联红军的英勇反抗,而且在遥远后方的广大森林沼泽地带,运输车队常常遭到游击队的伏击。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军队,开始出现怀疑、甚至绝望的情绪。

    勃鲁门特里特回忆道,从这时候起,曾经在这同一条路上走向莫斯科的拿破仑大军的鬼影和拿破仑全军覆没的惨象,就常常萦绕在纳粹征服者的睡梦中。德国将领们开始阅读或者重读高兰古侯爵所著的关于这个法国征服者1812年冬天在俄国惨败的可怕故事。

    在遥远的南方,天气稍微暖和一些,但是也是多雨,道路泥泞,战事同样进行得不顺利。克莱施特的坦克已于11月21日开进顿河口的罗斯托夫。这时戈培尔的宣传乐队,大吹大擂地说,"通向高加索的大门"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