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争的洗礼

    第三章 战争的洗礼 (第2/3页)

防部哪有这样大的神通?

    话说“青年波斯尼亚”的加夫里洛·普林齐普与特里夫科·格拉贝日及查布里诺维奇曾接受组织的任务,到贝尔格莱德购买武器,为实施行刺作准备,他们接受了这项任务,但却没有完成任务的基本手段——钱。三个人想了许多办法,终于通过熟人从波斯尼亚**游击队驻贝尔格莱德的人员手中搞到了武器,并携带这些武器越过了塞波边境。

    加夫里洛·普林齐普还承担了现场谋杀的重任。

    普林齐普绝没有想到干这件事会捅出偌大的娄子,但他自己曾预感到事不寻常。他对自己的性命自然已经置之度外了。行事前,普林齐普与战友们做了周密的准备,个个都发誓一定要万无一失,事情办得非常精心。

    普林齐普没有忘记先驱们为开创波斯尼亚及整个南斯拉夫自由、解放事业所做的贡献,遂于行事的前一天,在被称为民族代言人的约万·斯凯尔利奇的墓前安放了一个花圈。

    第二天,即1914 年6 月28 日,普林齐普在战友的支持和掩护下,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事后普林齐普宣布,对弗朗西斯·斐迪南,“是当作暴君”而打死的,他和战友们的这一行动,是为了南斯拉夫人的共同利益,为了抗议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所处的殖民地地位。他不承认自己的行动与塞尔维亚当局有关。

    奥匈及德国方面却不按事实说话,事发后,奥匈帝**队总参谋长康德拉宣称:“这不只是一个狂热之徒犯下的罪行,这次行刺是塞尔维亚向奥匈宣战……如果我们放过这个机会,帝国将面临南斯拉夫的、捷克的、俄国的、罗马尼亚的和意大利的野心的大爆发……出于政治上的原因,奥匈必须打这一仗。”这是天赐良机,差不多整个奥匈帝国的统治阶级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帝国驻贝尔格莱德公使吉兹尔在给维也纳的报告中也说:“行刺事件使我们在道义上处于有利地位。”良机不可失,帝国加紧进攻塞尔维亚的准备。但做法上“内紧外松”。

    一向持“主战”观点的总参谋长康德拉离开维也纳,宣布去凉快的地方“避暑”。

    7 月23 日,维也纳向贝尔格莱德发出了照会。

    照会是维也纳驻贝尔格莱德公使吉兹尔交给塞尔维亚一方的。

    当时,帕希奇首相不在首都,他正在地方上搞竞选,因为选举要在8 月6 日进行。部队参谋长拉多米尔·普特尼克将军也不在,他正在奥地利一个矿泉疗养地治他的老病。

    尼古拉·帕希奇的副手拉所尔·帕楚博士接受了照会。

    吉兹尔公使递交照会之后宣布,如果塞尔维亚政府对照会的答复不能令人满意的话,他将率领公使馆的全体人员离开贝尔格莱德。而如果他们非要离开不成的话,7 月25 日下午6 时就是最后的时刻。

    帕楚博士听了吉兹尔这番话,已经预感到大事不好,而当他了解了照会的内容的时候,他更大吃了一惊。塞尔维亚方面没有谁能料到,奥匈方面会采取如此激烈的措施来对付塞尔维亚。这照会共有10 条要求,那便是:

    1.查禁煽动对(奥匈)帝国的仇视和蔑视以及,总的倾向是反对帝国领土完整的任何出版物;2. 立即解散“国防”组织,并对塞尔维亚境内进行反奥匈帝国宣传的其他固体采取同样的态度。采取措施,使这些被解散的团体不致在别的名义下,来用其他形式,继续活动;3. 立即从塞尔维亚的教育体系中开除可能进行反奥匈宣传的教员,屏弃可能用于这一目的的教学手段;4.令犯有进行反(奥匈)帝国宣传错误的全体文武官员退役退职,皇家帝国政府随后将把这些文武官员的姓名和行为通报给(塞尔维亚)王国政府;5.接受皇家帝国政府的合作,共同扑灭旨在反对帝国领土完整的颠覆运动;6.对塞尔维亚领土上的6 月28 日阴谋的参与者进行法院调查,皇家帝国政府委派的机构将参与这一调查;7.立即逮捕沃伊斯拉夫·但科西奇少校和塞尔维亚官员米兰·齐加诺维奇,在萨拉热窝进行的调查说明,这两人已声名狼藉;8.塞尔维亚当局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帮助越境进行非法活动的武器和弹药交易;解雇沙巴茨和洛兹尼察两地对萨拉热窝的刺客提供帮助和为他们的越境提供方便的边界机构的官员,并予以严惩;9.对塞尔维亚高级官员在塞尔维亚国内外发表的一些毫无道理的讲话向皇家帝国政府作出说明,因为他们在发生了6 月28 日事件之后,竟然在一些谈话中对奥匈君主国表示敌意;10. 立即向皇家帝国政府通报以上各,久中答应采取的措施的执行情况。

    这是最后通牒!

    帕楚博士决定赶快召集内阁会议。

    首相尼古拉·帕希奇与参谋长拉多米尔·普特尼克缺席。

    “只有拼死,别无他途!”教育大臣留巴·约万诺维奇首先开腔。其他政府成员没有不同的意见。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帕楚博士以政府的名义,通报全体驻外机构,说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塞尔维亚将投身于战斗。

    接下来是向友好国家通报情况,寻求支持。

    说来也巧,这时,各友好大国的使节没有一个呆在贝尔格莱德,尤其俄国、法国和英国,使馆只有低级别的外交官在主持馆务,但帕楚博士还是把塞尔维亚政府的基本立场告诉了这些国家的外交代表。

    其中,俄国人的态度如何尤为要紧。

    第二天,也就是7 月24 日,帕希奇被召回贝尔格菜德。他也主张不接受奥匈的最后通牒。他当天清晨去了俄国公使馆,随后会晤了英国代办。他还召见了黑山和希腊公使。

    摄政王亚历山大向俄国沙皇及意大利国王发出了个人呼吁。

    当天,俄国政府开会研究局势,决定在面对奥匈的四个军区实施动员。

    塞尔维亚政府发出疏散令。同时,帕希奇在和阁员们一起绞尽脑汁,起草对臭匈照会的复照。

    复照拟就并且通过了。但拉丁文打字机中途出了毛病。这是政府唯一一台拉丁文打字机。无奈,复照的未几页只好改为手抄。最后,法文复照全部弄出来了。时间是17 时45 分。也就是说,离最后通碟规定的时间还差15分钟。

    由谁去送这份复照呢?

    首相帕希奇自己承担了这一任务。只见他先把复照装进一个信封,然后把它夹在腋下,迈起稳重的步子,不慌不忙,下了楼梯,犹如他已经意识到他此行的意义不同寻常。

    吉兹尔翻看着复照。复照说,塞尔维亚政府接受最后通牒的几乎全部要求,但第6 点除外,因为那样做“违反宪法以及刑事诉讼法”。

    吉兹尔看罢立即表示,他对答复表示不满,他将立即离开贝尔格莱德。

    当天夜里,塞尔维亚政府从贝尔格莱德撤至尼什。

    7 月28 日,即刺杀事件过后1 个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宣战是通过电报的形式宣布的。

    当天中午,尼古拉·帕希奇正在尼什一家咖啡店里吃午饭。他独自占着一张桌子。一名宪兵给他送来一份电报。帕希奇还没有吃完饭,看完电报,他站起身来,向在场的人宣布:

    “奥地利向我们宣战了。它就要灭亡了。上帝将赐我们以胜利!”8 月,德、俄、英、法等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实际上,奥匈帝国远没有完成战斗动员,对于入侵塞尔维亚的作战计划,也是草率拟就的。它没有必要的应变计划。一旦原计划与现实有了出入,他们对军事行动便无法控制,处于被动应付的境地。

    1914 年当年,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动了三次攻势,都未能成功。

    塞尔维亚一方,组成了以王太子亚历山大·卡拉乔尔杰维奇和参谋长拉多米尔·普特尼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