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备战

    第十三章 备战 (第2/3页)

条件是推翻反人民的斯托亚季诺维奇政府,组织一个能够保卫祖国、反对法西斯侵略者、进行坚决抵抗的政府。在这个任务的指导下,民族保卫政府必须依靠工人阶级,联合南斯拉夫所有的健康的民族民主力量,要坚决改进城乡劳动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条件,必须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立即建立和恢复南斯拉夫各民族的民主自由和兄弟关系,必须广泛地加强与巴尔干国家的友好关系,支持南斯拉夫同所有准备同德国与意大利法西斯进行斗争的国家的友好联系,首先是和苏联的联系。

    事实上,德国人的保护并没有使斯托亚季诺维奇得到好处。相反,此公反而正好因此招来了灾祸。

    1938 年12 月南斯拉夫举行大选。尽管斯托亚季诺维奇恫吓、贿赂双管齐下,但终因自己的亲德政策不得人心而在大选中败北。德拉吉萨·茨维特科维奇上台当了首相。新政府宣布斯托亚季诺维奇有“图谋自立为亲德的南斯拉夫‘元首’”之嫌疑,于是他被投进了监狱。

    农民党领袖马切克成为茨维特科维奇政府的副首相。马切克一方面暗中与意大利人进行联系,一方面又与英、法等西方盟国进行接触,总的趋势是妄图在双方之间保持中立。但首相茨维特科维奇比马切克走得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的发展,马切克的中立的钢丝绳越来越难以走过,而茨维特科维奇亲法西斯的立场日益暴露。

    1939 年4 月,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茨维特科维奇政府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采取鼓励态度,是这届政府亲法西斯政策的一次大暴露。4 月15 日,侵略阿尔巴尼亚的军事头目恰诺伯爵在意大利议会发表演说,他说:

    “贝尔格莱德的态度特别重要。它被友好条约所鼓舞,甚至更多地为两年来存在于两国间的同情和信任所鼓舞。贝尔格莱德认识到意大利出现在阿尔巴尼亚决不意味着对南斯拉夫的敌意,相反地而是意大利与南斯拉夫加强团结和成功地合作的一种手段。”在恰诺伯爵讲这番话时,南斯拉夫的一位部长就在现场,而且当他听到这话时,队自己的位子上站了起来,并向演讲人以及意大利议员们行了法西斯的伸臂礼。计对法西斯的侵略威胁,针对茨维特科维奇政府的错误政策,南斯拉夫**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宣言说:

    意大利法西斯进攻小小的阿尔巴尼亚是侵略成性的罗马一柏林轴心的罪恶的征服政策的囱然发展,自从盟国捷克斯洛伐克的兄弟斯拉夫民族,沦为条顿帝国主义的奴隶的毁灭性时刻以来,仅仅过了20 天。现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的悲惨命运,威胁着南斯拉夫人民,并将成为南斯拉夫人民的不幸现实。

    我们国家的处境现在比任何时候都要危急。在我们的边境上,从特里格拉夫山到萨洛尼卡,从德拉瓦河到巴纳特,从乌尔契尼到贾科维察都有我们国家的敌人,他们是我们民族独立的死故,他们正在准备进攻我们的领土。

    英勇的阿尔巴尼亚人民,接受了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的经验教训,虽然装备很差,但正在抵抗强大得不可比拟的顽敌。阿尔巴尼亚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争同时也是保卫我国根本利益的斗争。墨索里尼并不是为了阿尔巴尼亚而去占领阿尔巴尼亚,他需要进入阿尔巴尼亚,从各个方面来封锁南斯拉夫,这样,罗马一柏林轴心的帝国主义者才能够更容易地征服并占领它。墨索里尼不会在我们边境上止步的。他今天进入阿尔巴尼亚,以便明天来奴役达尔马提亚、门的内哥罗和克罗地亚。

    1940 年10 月,意大利进攻希腊。德国援助意大利,向南斯拉夫施加压力,强行要求南斯拉夫允许德国的战争物资过境。这实际上是在破坏南斯拉夫的中立政策。随后,德国进一步向南斯拉夫施压,干脆要南斯孜夫参加三国公约。

    英国也同时向南斯拉夫施加压力,要求它不要参加轴心国。但英国人的压力远远比不上德国的压力大,手段也远比德国差。德国人不但晓得英国的意图,而且了解英国人的具体做法。因为英国的行动是通过美国驻贝尔格菜德的特别密使威廉·唐诺文进行的,而唐诺文的密码已为德国人所破译。

    局势对南斯拉夫也越来越显急迫。

    1941 年2 月,德国占领罗马尼亚,3 月又占领保加利亚:对南斯拉夫的包围圈正在合拢。而德国人的外交攻势也在加强:2 月14 日,希特勒召见茨维特科维奇本人,当面要求他参加轴心国。3 月4 日,又召保罗亲王见他,强命保罗回国向内阁施加压力。

    3 月6 日,保罗亲王向内阁施压。结果,8 名内阁大臣投票同意签署加入轴心国的条约。

    但这一决定并没有立即付诸行动。这使希特勒大为不快。

    3 月23 日,德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通知南斯拉夫政府说,希特勒要求条约在48 小时之内签署。

    3 月25 日午后,首相茨维特科维奇和外交大臣青察尔一马尔科维奇在条约上签了字。

    3 月26 日,英国广播欧洲联播网向南斯拉夫播送了利奥波德·艾默礼的一篇演说:

    如果(南斯拉夫)人民清楚表明他们认为参加轴心国条约便是出卖荣誉和独立,那么,政府肯定有责任在该条约批准之前同人民商量。不,要这样做还为时不晚。南斯拉夫的整个前途正处于一发千钧的危急关头。

    其实,南斯拉夫人,尤其是塞尔维亚人是无需从外部进行鼓动的。早在3 月23 日,那时条约尚未签字,南斯拉夫空军司令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