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歼灭东犯之敌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十二章 歼灭东犯之敌 (第1/3页)

    哈勒欣河敌军犯,东洋鬼子吃铁拳;红军战士显威武,顽敌碰壁暂收敛。

    欧洲战火越烧越旺,而在远东,日本军国主义也越来越胆大妄为,所以斯大林对苏联边境的安全,愈发忧心忡忡了。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旨在阻止侵略的步骤,除了加紧外交活动和强化国防建设外,还在边界一带修筑了一些防御工事。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斯大林对苏联的远东边界安全尤为担心。所以在此以前,就组建了远东方面军,建立了太平洋舰队。1936 年3 月,苏联又同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

    自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后,日本统治集团一直在试探苏联红军的实力,而且往往是趁世界其他地方发生危机的时候进行试探。1936 年日本在中蒙边境挑起了三起边界冲突,此后又发生多起。这段时间,由于慕尼黑危机和德国法西斯加紧扩军备战,苏联似乎专心致志应付欧洲事态的发展。于是日本决定在中蒙边境对苏联的军力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试探。然而,日本发动的侵略,已远远超出一次试探行动的范围了。日本人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是想借此提高日本军队在其他国家心目中的“声威”。此外,日本军政头目还希望把苏联和中国隔开,从而切断援助通道。

    为了进一步取得德、意法西斯势力的援助,以便早日征服中国,并回过头来进攻苏联,日本法西斯经过谈判,于1937 年11 月6 日同德、意法西斯签订了《日本、意大利和德国决定书》。通过这个议定书,意大利正式参加了1936 年签订的日德“防共协定”。从此,三个法西斯轴心国侵略集团正式形成。

    事隔不久,1938 年一二月间,德国法西斯由于在欧洲推行侵略扩张的需要,不满足于已有的“防共协定”,而渴望签订三**事同盟。5 月初,日本近卫内阁由陆军、海军、外务三省(部),拟定了日、德、意三国加强合作以对付苏联的基本方案。其后,日德双方频频接触。日本政府发起进攻武汉战役时,日本关东军特种情报机关截收了远东苏军一份密码电报。其中提到“应在香山洞(位于张鼓峰东北约12 公里)以西高地配置兵力”。日本军事当局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试探一下苏联的反应,也向其德国伙伴表明签讨反苏军事同盟的决心,于是一场蓄意向苏联进行军事挑衅的阴谋就这样确定了。

    张鼓峰临近中苏边界,在图们江口上游20 多公里的东岸,是一个海拔只是150 米左右的高地。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这里还可以遥望海参威海港。

    沙草峰是位于张鼓峰北方2 公里多的一个隆起的山峰,其高度略低于张鼓峰。所谓“张鼓峰事件”就是日苏双方军队围绕这两个山峰,反复进行决死战斗的地方。7 月16 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东条等人,对驻朝鲜日军司令官中村孝太郎中将下达命令,要驻朝鲜第十九师团尾高龟藏的部队集中到边境一带,准备向苏联进攻。7 月30 日,日军一个营抢占张鼓峰,次日又一个步兵营攻击位于张鼓峰以北的沙草峰,进行武装挑衅。8 月5 日,苏军开始反攻,经过5 天激战,击退了日军。8 月11 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在这次军事冲突中,日方出动7000 人,大炮37 门。苏军出动大约两万人,大炮近百门,还有200 多辆坦克。由于苏军坚持自卫原则,日军也不敢扩大事端,张鼓峰事件便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失败而告终。

    张鼓峰事件后,日德之间关于签订三**事同盟的谈判继续进行。不过,这时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对三**事同盟的攻击对象问题发生了意见分歧。7 月间,经五相(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会议讨论决定,军事同盟为“防共协定”的扩大,日本分别同德国签订反苏军事同盟,同意大利签订攻击英国的协定。但是,以东条为首的陆军将领对此表示反对,不同意军事同盟是“防共协定”的延续,不同意分别签,而主张签一个包括针对苏、美、英、法在内的三**事同盟。外务省反对陆军的主张。驻德大使东乡甚至要求停止谈判,以免恶化同美、英、法的关系,对日本的将来不利。海军也不同意陆军的方案。海军省次官山本五十六认为,这样的军事协定会激起日本同美、英的战争,而日本海军兵力届时将抵不过美国。海军省和外务省的基调是只以苏联为对象。陆军的主张,是全盘接受了德国的主张。德国预计将来同英、法、美作战,要求不仅把苏联、也把英法美作为对象。日本近卫内阁在争论中下了台。

    1939 年平沼骐一郎组阁后,前后又召开70 次五相会议,谋求统一意见。

    这时,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攻占武汉,又陷广州,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军事当局东条等人,渴望早日签订三**事同盟,借以增加反苏的资本。为了用反苏的实际行动推动这一军事同盟的签订,以及对竭诚援助中国抗战的苏联进行武力恫吓,不使苏联通过蒙古就近支援中国的抗战,日本帝国主义于1939 年5 月,又在中国东北的西部中蒙边境制造了诺门坎事件,发动了规模较张鼓峰事件更大的反苏军事挑衅。

    早在这次军事行动之前,日本关东军就对诺门坎地区苏蒙兵力的配置及当地地形和自然条件,进行了周密的侦察。所谓诺门坎地区,是指海拉尔西南约200 公里的地方,即从汗达盖、将军庙、阿穆古郎一线到哈勒欣河这一地区。这里是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哈勒欣河东岸到处分布着沙丘、风淤沙堆和洼地。事件发生的当时,又遍地丛生着杂草和灌木。在地形起伏较多的地方,坦克、装甲车、汽车等难以行动。浩尔斯丁河从诺门坎中间穿过,把这个地区分成南北两地。浩尔斯丁河是哈勒欣河的一条支流,它是一条宽3 至4 米、水深约2 米的小河流,但其河谷的宽度约达1500 米,是个泥泞地带。

    1935 年,日本关东军测量队员曾在浩尔斯丁河流域被蒙军抓住。在发生战斗的地方,哈勒欣河宽约30 至40 米,水深约2 米,流速每秒约1 米,只要拥有渡河工具,部队渡河并不困难。

    哈勒欣河西岸的台地,看来比河面至少要高50 米。苏军炮兵就在这些台地部署阵地,并充分利用了制高点,猛烈地轰击日军。但从日军一侧,却完全看不到台地上的苏军情况。日本关东军在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和部署之后,1939 年4 月,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就命令所属各兵团司令官要执行《满苏边境纠纷处理纲要》。纲要指出,一旦发生纠纷,要求前线部队“断然采取坚决果敢的行动”,至于如何处理由此而产生的事态和如何收拾局面,则要“信赖上级司令部”。

    5 月11、12 日,日本侵略军两次同蒙古骑兵交火。15 日,日军驻海拉尔第二十二师团的部队将蒙军赶回哈勒欣河的西岸。6 月,苏联集中兵力准备同日军一战,7 月成立第一集团军,下辖三个步兵师,两个坦克旅,一个空降旅和一支炮兵部队。为调整苏蒙军事行动,以后贝加尔军区为基础,组成远东方面军。日军方面,由关东军直接出面指挥,6 月间出动一批飞机对塔姆斯克机场等军事设施轮番轰炸,并派第一坦克团的主力增援边境日军,一场激烈的进攻就要开始了。

    为了加强对这次战役的指挥,粉碎日本法西斯军队的进犯,苏联最高指挥部特调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员朱可夫前去指挥。6 月2 日,朱可夫抵达莫斯科,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对他说:“日军突然侵犯我友邻蒙古的边界。根据1936 年3 月12 日的苏蒙友好互助条约,苏联政府有责任保卫蒙古不受任何外敌侵犯。”“这是入侵地区5 月30 日的情况图。在这一带,”伏罗希洛夫指着地图说,“日军长时间的对蒙古边防人员进行小规模的挑衅性袭击,而在这一带,日军的海拉尔警卫部队侵入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并袭击防卫哈勒欣河以东地区的蒙古边防部队。”“我认为,”国防人民委员接着说,“这里孕育着严重的军事冒险。无论如何,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你是否可以立即飞到那边去?如果需要的话,把部队的指挥权接过来。”“我马上可以起飞。”“非常好,”伏罗希洛夫说,“你乘坐的飞机16 点可准备好,在中央机场。你到斯莫罗基诺夫那儿去,在他那里你可以拿到必要的材料,同时商量一下今后同总参谋部的联系问题。派给你几个专业军官。再见,祝你成功!”朱可夫飞到前方后,虽然战斗已打了多日,但那里的苏军指挥部对敌人的情况并不真正了解,而且战备极差,前面电话电报线路连一公里也没有铺设,也没有现成的指挥所和着陆机场。面对这种情况,朱可夫随即约军政委一同前去视察,通过对发生冲突地域内的地形的观察,和同苏蒙军指战员的谈话,使他对已发生的战事的性质和规模以及敌人的作战能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各种情况表明,这不是一般的边境冲突,日军并未放弃其侵略苏联远东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疆土的企图,必须估计到,不久将会发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朱可夫考虑了全面情况,随即得出结论:现驻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苏联第五十七特别军的兵力无力阻止日军的军事冒险,特别是如果敌人同时在其他地域和从其他方向发动进攻的话,该军就更无能为力了。考虑到情况的复杂性,朱可夫要求国防人民委员加强那里的航空兵部队,增调不少于三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旅的兵力到作战地域,并要求大大加强前线的炮兵力量。总参谋部完全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