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战略转折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二十七章 战略转折 (第1/3页)

    六神无主心发颤,打脸充胖又失算;趁热打铁不失时,统帅谋划新章篇。

    由于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反攻取得了胜利,苏德战场的战略形势发生了有利于苏军的急剧变化,为苏军在广阔地段上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在选定的方向连续实施突击,并计划在苏德战场的整个南翼展开进攻,在顿巴斯和罗斯托夫方向扩大战果,指向德军“顿河”、“B ”、“A ”三个集团军群。斯大林还计划在西北和西方方向实施一系列进攻战役。在列宁格勒附近实施进攻战役的目的是突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1943 年是苏德战争进程中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苏军在最高统帅部的领导下,在列宁格勒到高加索山前的广阔战线上,转入了反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早在1942 年年底,德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就向希特勒建议,德军应迅速从高加索撤退。纳粹头子为了罗斯托夫以北顿河右岸的安全,不同意“A ”集团军群从高加索全面撤退,只允许分阶段撤到马内奇河和库班河一线。鉴于苏军可能突入“A”集团军群的后方并对其实施包围,德军统帅部决定撤出高加索东南部的部队,加强黑海沿岸和山区的防御;并打算先把坦克第一集团军主力从纳尔奇克、莫兹多克地域撤出,由“顿河”集团军群在罗斯托夫以东阻击苏军的进攻。

    1943 年1 月初,苏联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南方方面军后,向前推进150 至250 公里,首先荡平了科捷利尼科尔斯基地区的德军,继而南下与北高加索方面军配合,经过激战,于1943 年春季肃清了北高加索的敌人,解放了2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歼灭了28 万多敌人。顿河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继续西进,收复了罗斯托夫、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等许多重要城镇和地区。为日后大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北方,列宁格勒方面军与沃尔霍夫方面军协同一致,于1943 年1 月12 日发动攻势。两个方面军的突击集团突破了德军防御。第二天,德军把驻在姆加地域的预备队一个师投入战斗,力图恢复原态势。几天内德军又向锡尼亚维诺地段投入3 个师的兵力,反击在拉多加湖以南突入的苏军。从1 月15 日至18 日苏军两个方面军突击集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向两翼扩大突破口。德军伤亡惨重,阵地相继丢失。苏军对防守锡尼亚维诺突出部北部的德军进行压缩。经过七天的激烈战斗,苏突击集团军和第六十六集团军在锡尼亚维诺以北会师。这样,在拉多加湖以南形成了一条宽8 至11 公里的走廊。

    通过这条走廊,列宁格勒军民便可从陆路直接与内地联系,德军妄图占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摇篮列宁城的计划于是彻底破产。从此这个方向的作战主动权完全转到苏军手中,德军和芬兰军队在拉多加湖以东会合的威胁已经解除;陆路交通的恢复,使苏军可以不断得到人员、装备和弹药的补充,保卫城市的力量因而迅速得到增强,使苏军在西北方向上的战略态势大为改善。

    但是,希特勒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斯大林格勒战役后,他在全国实行总动员,到处搜罗炮灰,以补充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损失。

    1943 年3 月初,德军在南部战线发起反突击,并于3 月16 日重新占领哈尔科夫,3 月18 日占领别尔哥罗德。苏军加强了抵抗,很快制止德军的反扑。此后,苏德战线又稳定下来。但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突出阵地,给德军的防线造成很大的威胁,于是双方都向库尔斯克方向调遣兵力,准备进攻,一场新的大规模的厮杀即将开始。

    希特勒的意图是,在库尔斯克地区粉碎苏军的主力,进而占领顿河、伏尔加河流域,进取莫斯科,完成1942 年未竟之业。为此目的,经过3 个月的准备,至7 月初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南北两侧,即别尔哥罗德地段和奥廖尔区域集中了17 个坦克师、3 个摩托化师和18 个步兵师,配有2000 多架飞机和所谓新式武器“虎式”、“豹式”坦克以及“斐迪南式”重型强击火炮,总兵力约100 万人。希特勒准备把这支侵略军投入总共只有100 多公里的狭窄地段,来一个重点进攻,妄图创造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夺回已经失去的战略主动权。

    1943 年4 月15 日,希特勒在“元首大本营”发布了一项只供高级军官阅读的绝密命令。这项密令说:“我决定,一旦气候条件允许就实施‘堡垒’进攻计划,这是今年的第一次进攻。这次进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次进攻应迅速完成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进攻应使我们掌握今年春夏两季的主动权。与此有关的一切准备措施,必须最慎重、最坚决地实施。在主要突击方向,应当使用精锐的兵团、良好的武器、有才干的指挥员和大量的弹药。

    每个指挥员,每个士兵必须深刻理解这次进攻的决定性意义。库尔斯克地区的胜利应该成为照耀全世界的火炬。”为了完成这一进攻战役,在兵力部署上,希特勒命令“以一个突击集团军的兵力从别尔哥罗德地域,以另一个突击集团军的兵力从奥廖尔以南地域实施坚决而迅速的集中突击,以集中进攻的方法合围处于库尔斯克地域的敌军并将其消灭。”在作战方法上要求“广泛采用突然性并使敌人无法了解进攻开始的时间;保证在狭窄地段上最大限度地密集使用突击力量,以便利用当地全部进攻兵器的压倒优势,一次突破敌人防御,使两个集团军会合起来并以此封闭合围圈。”为了保守机密,希特勒要求在两个进攻集团军会合并组成突击集团军时,应当保持无线电沉默;而且“了解战役企图的人仅限于绝对必要的人员”。

    其实,苏联最高统帅部早已洞察敌人的阴谋,为了准备大反攻和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3 月14 日,斯大林急召朱可夫元帅从西北前线返回莫斯科研究军务。当朱可夫深夜来到最高统帅办公室时,斯大林正在聚精会神地主持政治局扩大会议,议题是有关冶金和电力的燃料问题,飞机和坦克制造厂的问题。参加会议的人除了政治局委员外,还有各部领导人、设计师和许多大工厂的厂长。从他们的汇报中十分明显地看出,在工业方面形势虽有好转,但仍然十分紧张。美国根据“租借法”许诺的援助,没有及时到达,更增加了军备紧张的程度。为此,斯大林要求各军工部门必须昼夜加班生产,成批地生产试用有效的新武器,迅速装备部队。并指令人民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目前军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政治局会议结束,已是夜间3 点过半,这时斯大林才腾出手来同朱可夫研究哈尔科夫地域的态势问题。最高统帅说:“从3 月中旬以来,那里的情况严重恶化了。自从由克拉马托尔斯克地域进攻的敌装甲坦克和摩托化部队,把西南方面军赶过顿涅茨河以后,就在哈尔科夫西南出现了困难的局面。”斯大林要求朱可夫在天亮以前赶到西南方面军司令部,迅速查明情况,并采取措施,扭转局势。

    斯大林当即给沃罗涅什方面军军事委员赫鲁晓夫打了电话,严厉斥责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没有采取措施对付敌人的反突击。斯大林把在场的参谋打发走以后,对朱可夫说:“情况再紧急也得吃了晚饭再走啊!”随即拉着他到餐厅一起用餐。其实,这时已是早晨5 点钟了。吃过“晚饭”,朱可夫又到总参谋部作了必要的准备,就于早晨7 点钟飞往前线了。

    当天,这位最高统帅部代表就在方面军司令部利用高频电话向斯大林报告了情况。局势比早晨他在最高统帅那里听到的还坏。

    德军占领哈尔科夫后,没有遭到特别的抵抗即向别尔哥罗德方向前进,并占领了卡扎奇亚洛潘。朱可夫同方面军指挥员研究以后,随即加强了在别尔哥罗德以北的防御,并向前派出战斗警戒。日后,德军虽多次企图在3 月底突破苏军防线,但均未得逞。敌人遭到重大损失后,就地巩固下来。这时,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态势开始稳定下来。双方都在准备决战。为了加强沃罗涅什方面军的领导,最高统帅斯大林任命瓦社丁上将为方面军司令员,并令其以固有的毅力着手巩固方面军的部队,并建立纵深梯次防御,准备参加即将展开的“斯大林格勒式”大战。

    4 月10 日,斯大林又电召朱可夫元帅和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大将返回莫斯科,讨论1943 年的夏季战局计划,其中包括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作战计划。经过分析研究,他们一致认为,出于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上的考虑,希特勒匪帮将力图不惜任何代价守住从芬兰湾到亚速海这条战线。从目前情况看,希特勒有能力加强其某一战略方向的部队并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准备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如果这一阴谋得逞,可使整个战略态势变得有利于德军,而且还会大大缩短德军的整个战线,提高其防御总战役的密度。

    斯大林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听取了将帅们的设想。他赞同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库尔斯克地域,但认为对莫斯科方向的防御也不能掉以轻心。最高统帅的结论是:必须在所有最重要的方向,而且首先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