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年表

    斯大林年表 (第2/3页)

政治局委员和组织局委员。

    1921 年12 月29 日最高苏维埃批准斯大林为民族事务委员和工农检查人民委员。

    1922 年4 月3 日党中央全体会议根据列宁的提议,选举斯大林为党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

    1922 年9 月27 日斯大林和列宁商谈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起来成为统一的联盟国家的问题。

    1922 年11 月30 日斯大林出席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作了关于共和国联盟的报告。政治局根据斯大林的报告,批准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基本条文》。之后,斯大林又起草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

    1924 年1 月16—18 日斯大林领导第十三次党代表会议,在会上作了《关于党的建设的当前任务》的报告。

    1924 年1 月21 日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列宁,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逝世,终年54 岁。

    1924 年1 月26 日斯大林在第二次全苏维埃代表大会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说《悼列宁》,并以布尔什维克党的名义宣誓遵循和执行列宁的遗训。

    1924 年5 月23—31 日斯大林领导俄共(布)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列宁逝世后的第一个代表大会,在会上作了中央组织工作的总结报告。

    斯大林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和组织局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24 年10 月21—24 日斯大林出席党中央委员会召开的农村支部书记会议,并作了《关于党在农村中的任务》的报告。

    1925 年12 月15 日斯大林为俄国**(布)改名为全苏联**——联共(布)发表演说。

    1926 年1 月1 日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就组织问题发表演说。他在中央全会上再次被选为中央政治局、组织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和中央总书记。

    1927 年4 月5 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党组织积极分子大会上发表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的演说、1928 年7 月4 —12 日斯大林在中央全会上作了《论共产国际纲领》、《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论工农结合和国营农场》等问题的报告。

    1928 年11 月16—24 日斯大林在中央全会上作了《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的报告。

    1929 年11 月3 日斯大林写了《大转变的一年》一文。

    1929 年12 月27 日斯大林出席全国马克思主义者土地问题专家代表会议,发表演说《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1930 年1 月5 日联共(布)中央按照斯大林的建议,通过《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办法》的决议。

    1930 年1 月19 日斯大林写了《论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问题》论文。

    1931 年6 月23 日斯大林在经济工作人员会议上发表题为《新的环境和新的经济建设任务》的演说。

    1932 年3 月23 日斯大林与莫洛托夫签署苏联最高苏维埃和联共(布)中央关于在伏尔加河中游建造3 个强大的水电站的决议。

    1933 年1 月7 —12 日斯大林主持联共(布)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结》报告,并发表《关于农村工作》的演说。

    1934 年1 月26 日—2 月10 日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七次党代会上作了关于党中央工作总结报告。斯大林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35 年11 月14—17 日斯大林参加第一次全苏联工业和运输业的斯达汉诺夫工作者会议。

    1936 年6 月20 日斯大林参加红场高尔基的葬礼。

    1937 年2 月23—3 月5 日斯大林主持联共(布)中央全会,并发表《论党的工作缺点和消灭托洛茨基两面派及其他两面派的办法》。

    1937 年7 月7 日日军大举侵华,“七七”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从此大规模展开。斯大林派空军援助中国抗战。

    1939 年3 月10—21 日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八次党代会上作了党中央工作总结报告,并再次当选党中央总书记。

    1939 年5 月11 日诺门坎事件爆发,日苏交战。斯大林派朱可夫将军指挥这一战役。

    1939 年8 月23 日由于英、法政府拒绝与苏联签订联合反侵略的军事协定,并鼓吹“祸水东引”,在此情况下,苏联政府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 年9 月1 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39 年9 月15 日诺门坎事件以日本失败告终,日本第六军团被歼,被迫与苏签订停战协定。

    1939 年9 月17 日苏军越过西部边界,进军波兰东部地区。

    1939 年9 月27 日德军攻破华沙。

    1939 年9 月28 日苏德签订划定波兰国界的条约。

    1939 年11 月30 日苏芬战争爆发。

    12 月7 日,苏军进至芬兰的卡累利阿防线。

    1940 年5 月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任命斯大林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1940 年7 月21 日希特勒命令制定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

    1940 年7 月21 日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同年8 月初,这3 个国家分别加入苏联。

    1940 年9 月27 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在柏林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三国以政治、经济和军事一切手段相互援助。

    1941 年6 月22 日希特勒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德军于凌晨3 点半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 年6 月30 日苏联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并任命斯大林为主席。

    1941 年7 月3 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

    1941 年9 月29 日—10 月1 日斯大林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苏、英、美三国代表会议。就苏租借武器问题举行会谈。

    1941 年9 月30 日—1942 年4 月20 日莫斯科会战。

    10 月19 日,斯大林签署国防委员会保卫莫斯科的决定。

    1941 年9 月30 日—12 月5 日为苏军防御阶段,1941 年12 月5 日—1942 年4 月20 日为反攻阶段。

    1941 年11 月7 日斯大林在莫斯科检阅部队并发表演说,说明红军的伟大的解放使命,并向苏联军人和男女游击队员们发布命令。

    1941 年11 月15 日德军对莫斯科实施第二次总攻。

    1941 年12 月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和美、英、荷在太平洋的其它属地,日本对英、美、荷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 年12 月11 日德、意、日签订共同进行战争协定。

    1942 年1 月1 日苏、美、英、中等26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 年5 月26 日苏、英在伦敦签订互助条约。

    1942 年6 月12 日苏、英和苏、美公布关于苏英条约、苏美合作协定,以及关于1942 年在欧洲开辟第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