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爵之后

    第一章 公爵之后 (第2/3页)

纽约,我的外祖父又从事更大的事业,一面办报馆,一面经营房地产生意,到了美国南北战争初期,他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百万富翁。伦纳德在战争期间,始终赞助南北联合,虽然他从未参预政治。他的主要兴趣除了商业以外就是运动与音乐。他是一个仪表堂堂的人,生有一个鹰鼻子和一双明亮的眼睛。每逢节日或遇重大喜庆事件,他喜欢乘坐六匹马的马车行经纽约市街,他自己就是一位驾车的老手。伦纳德酷爱赛马,很可以被称为美国赛马会之父,现在的杰罗姆公园,就是为了纪念他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为了推广赛马运动,他曾成立骑士俱乐部,并任会长多年。在赛马时,从未失败过的最著名的‘肯特基’马,就是他培育的。伦纳德还是纽约音乐学院最初创办人之一,曾帮助推动歌剧事业,与当时名歌唱家珍尼林德和培蒂甚为友好,并曾为最初演卡门的敏尼浩克女士授课。

    “我的外祖母——伦纳德的太太,在普法战争爆发之前,带着她的几个女儿来到巴黎;由于战乱,她们又由巴黎来到伦敦。她们在英国住了数年,并结识了不少朋友。詹妮·杰罗姆小姐在1873 年夏去考斯城游览时,遇见了我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她当时在纽约、巴黎和伦敦的上流社会里,是最著名的美女之一。伦道夫·丘吉尔勋爵对她一见倾心,并于数月之后即结为伉俪。”詹妮·杰罗姆女士善于社交活动,喜欢骑射,在温斯顿幼小的记忆里,她经常同父亲骑着骏马去打猎,有时因回来太晚而引起全家的惊恐。丘吉尔在他早年的回忆中写道:“我的母亲在我眼中永远像一位神仙公主,一位容光焕发具有无限才能的女性。”但是,她在布伦海姆宫却是不受欢迎的。这大概是由于她的外貌、魅力、聪慧及活泼的性格都超过了布伦海姆宫有爵位的女人。所以,伦道夫夫妇宁可离开布伦海姆宫而单独住在伦敦市区。

    这对年轻人每年的收入足以使他们生活得很舒适。但是他们自幼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因此也常常入不敷出。詹妮沉湎于上流社会花钱甚多的娱乐活动。伦道夫喜欢在自己家里设宴,慷慨地款待朋友。他是一位狂热的赛马爱好者,由于下了大笔的赌注,所以输掉很多钱。

    英国上层社会很喜欢这对年轻的夫妇。这是詹妮的美貌、聪敏和他的优雅风度起了作用。詹妮随母亲在巴黎居住多年,与达官贵人经常交往养成了优雅的风度。此外,詹妮还是一个出色的钢琴家、有才华的画家,又善于写妙趣横生、感情细腻的书信。英国贵族中的杰出人物都来登门拜访,保守党领袖迪斯雷利首相更是他家的常客。

    然而,没过多久,由于上流社会出现一桩轰动一时的丑闻,而使这对年轻夫妇在伦敦贵族社会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事情是这样的:伦道夫的哥哥布伦德福德,即马尔巴罗公爵爵位和领地的继承人,已结过婚并且有了孩子,但是他还拼命地追求一个名叫艾基特·艾利斯福德的伯爵夫人。这种事在上层社会本来是司空见惯的,但是由于维多利亚女王的儿子、英国王位的继承人威尔士亲王(未来的国王爱德华七世),也在追求这位年轻的伯爵夫人,因此在情场上发生了纠葛。在这场桃色案中,伦道夫完全站在哥哥一边,因而激怒了威尔士亲王。他声称,谁家接待伦道夫·丘吉尔,他就决不登谁家的门。很自然,上层社会谁也不想冒与王室公开决裂的风险,因此伦道夫及其妻子到处吃闭门羹。

    这对伦道夫·丘吉尔是一场灾难。他决心干出一番事业来证实自己的才干,尽可能残酷地报复一下抛弃他的上流社会。这个沽名钓誉的愿望驱使他从事政治活动,并企图攫取大权。历史学家们指出,伦道夫·丘吉尔最初是从关注爱尔兰问题开始过问政治的。他不止一次地要求立即解决爱尔兰问题,并要求英国议会通过一项同爱尔兰和解的法律。伦道夫当时不是什么有名的政界人物,所以他的这些言论未引起社会上足够的重视,反而给他在爱尔兰担任总督的父亲带来一些烦恼。他的父亲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伦道夫发表这些声明大概是因为喝醉了酒,或者是一时失去了理智。

    1875 年以后,英国的地位开始急剧下降。年轻的工业国德国和美国正在崛起。这些国家在迅速发展,而英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却日益落后,这就是说,英国在工业领域的世界垄断地位很快就要成为历史了。然而,在1874 年,即温斯顿·丘吉尔出生的那年,甚至最明智的资产阶级活动家都不了解英国的发展方向,不知道这个国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危险。

    1880 年,保守党在英国大选中遭到失败,再加上党的著名领袖迪斯雷利去世,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党内缺乏像他那样的大人物。这时马尔巴罗公爵和伦道夫·丘吉尔已从爱尔兰回到英国。伦道夫决定利用党内的混乱局势登上政治舞台,实现自己功成名就的目的。

    温斯顿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似乎提出什么主张对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通过演说提高自己的名望,为他开辟攫取权力的道路。伦道夫根据局势首先提出在他看来能够恢复保守党在选民中的威信的一些主张;其次,他为改进党的组织结构展开了斗争,他说这是为了使党的工作“符合人民的利益”。就这样,伦道夫通过发表演说和写文章很快就出了名。但他在议会里只有几个半心半意的追随者。他同这些人建立了所谓“第四政党”。保守党领袖迪斯雷利死后,党的领导权就落到上院领袖索尔兹伯里勋爵和下院领袖诺思科特手里。伦道夫·丘吉尔反对由两人担当领袖的做法。他显然是在觊觎保守党领袖的宝座,因为只要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他一旦登上保守党领袖的宝座,就会成为当然的首相。因此,他要求结束党内的“集体领导”。他说,党内人才济济,不难选出“敢于面向人民并且懂得如何引导广大工人阶级群众”的领袖人物。伦道夫认为,只有他自己才配称这样的人,他急于想当党的领袖。那时,他才34 岁。

    在伦道夫的推动下,议会改革扩大了选民面。为了在选举中取得多数,保守党不得不向工人阶级的上层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卖弄风情。在演说中,伦道夫·丘吉尔百般讨好工人阶级。如果说迪斯雷利蛊惑人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