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绥靖阴谋破产

    第十四章 绥靖阴谋破产 (第2/3页)

兵力去防御那个国家了。”就在希特勒宣布把捷克斯洛伐克并入德意志帝国后,3   月15 日,张伯伦首相不得不向下院说:“德**队在今晨6   时开始占领波希米亚。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已奉政府命令不加以抵抗。”于是,他接着说,他认为他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保证已不再生效了。五个月以前,在慕尼黑会议之后,殖民地事务大臣英斯基普爵士在提到这项保证时说:“英王陛下政府感到有道义上的责任来保持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保证。所以,假使发生无故侵略行为,英国政府当然不得不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采取行动,以保证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到现在,张伯伦却说道:“这项保证直到昨天仍然生效的;但是,由于捷克斯洛代克发表了这个宣言,我们要保证其边界完整的这个国家不存在了。所以,英国政府就不受这个义务的约束了。”这似乎已成定局。张伯伦在末尾说道:“我对于现在所发生的事情,当然应该深以为憾,但是我们决不可因此离开轨道。我们应该记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意愿仍然是集中在和平的希望上。”丘吉尔对张伯伦的讲话十分反感。他说:“首相的反应使我大吃一惊。

    他向来认为他自己特别了解希特勒的性格,能够精确估计德国行动的限度。

    他满怀希望地相信慕尼黑会议是一个推诚相见的会议,他和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已把世界从战争的无限恐怖中解救出来。现在好像一个突然的爆炸把他的信念以及由他的行动和言论所造成的一切都炸得粉碎了。他对事实作出了严重错误的判断,不但欺骗了他自己,而且还把这些错误强加给唯命是从的同僚和不幸的英国舆论,这对他来说,当然是责无旁贷的。”在严酷的事实面前,在丘吉尔等人的抨击下,张伯伦只好一反常态,转而批评希特勒了。他说:“我相信,在慕尼黑会议之后,大多数英国人民都和我一样,衷心希望这种政策将推行下去,但是在今天,我和英国人民都感到同样的失望,同样的愤怒,觉得那些希望被对方肆无忌惮地破坏了。……

    对于这个突然遭受侵略的自豪而英勇的民族,对于这个被剥夺了自由、失去了国家独立的民族,谁能不感到衷心的同情呢?……这岂不是企图用武力来称霸世界的一步吗?”似乎到现在张伯伦才明白,这是希特勒“称霸世界的一步”。不过,即便这样,这番话和他前两天在下院的声明所抱的态度比较起来也遇然不同。

    不但如此,张伯伦为了蛊惑人心,也许是为了洗刷自己的名誉,两周后又转而对希特勒所要垂涎的第二个小国——波兰作出了如下的保证“我现在要向议会报告……如果一旦发生显然威胁波兰独立的行动,而波兰政府因此也认为必须发动全国的力量来进行抵抗,那么,英王陛下政府将立刻认为有义务立即给予波兰政府以全力支持。英国政府已经向波兰提出大意与此相同的保证了。我还要申明,法国政府已授权我明确表示,在这个问题上,它与英王陛下政府将采取同样的立场。”不过,现在的情况已非昔日相比了。如今,英国已失去了空军优势,甚至连空军均势也丢掉了;德国以武力进占莱因地区,齐格菲防线已经筑成或正在建筑;柏林一罗马轴心成立了;奥地利被德国并吞同化了;慕尼黑协定背弃和毁灭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占领了它的防御工事,它的强大的斯科达兵工厂从此替德军制造军火;罗斯福总统想通过美国的干预来稳定或澄清欧洲局势,也被一手撇开了;而苏联多次倡议联合西方国家竭尽全力援救捷克斯洛伐克,却没人理睬;在英国只能提供两个师来增强法国边境防务的时候,本来可以对付尚欠完备的德**队的35 个捷克师,也被扔掉不要了。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而现在,把所有这些优势和有利条件丢得一干二净的时候,英国却一手领着法国,迈步前进,要保证波兰领土的完整。”丘吉尔说,“但在过去,只要有人提到要制止希特勒的侵略扩张,就会被认为不讲道理,轻率卤莽,不符合现代人的思想和道德水平。现在到了最后田地,两个西方民主国家又宣布时刻准备为了波兰的领土完整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历史,据说其中大部分是人类罪恶、愚蠢和痛苦的记录。”丘吉尔进一步指出,在东欧方面,任何足以组织抵抗德国侵略的手段,现在差不多都完了。匈牙利已经投入德国的阵营。波兰起先对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趁火打劫的态度,现在又不愿意同罗马尼亚密切合作。不论波兰或罗马尼亚都不让苏联军队越过它们的领上去反击德国侵略者。丘吉尔说,“大同盟的关键就是同俄国达成谅解。”3   月19 日,深受当时局势影响的苏联政府,再次提出召开六国会议协商共同制止侵略的建议。对于这个问题,张伯伦一直抱着顽固敌视的态度。他在3   月26 日的一封私人信中写道:“我不得不承认,我对俄国极不信任。即使它愿意,我也不知道它究竟是否有能力维持一次强大的攻势。而且对于它的动机,我也不予信赖;在我看来,它的动机同我们的自由观念毫无关系。

    它只是挑拨是非,惟恐天下不乱。”因此,苏联的六国会议的建议就这样受到冷淡的看待并被粗暴地打消了。

    张伯伦政府对诱使意大利脱离轴心的可能性曾寄予很大的希望,现在这种可能性也逐渐消失了。3   月26 日,墨索里尼发表了一篇措辞激烈的演说,他针对法国进行暄责并提出了意大利对地中海的领土要求。4 月7   日,危机进一步扩大,这天黎明,意大利军队悍然在阿尔巴尼亚登陆,经过很短的战斗,就占领了整个国家。正如捷克斯洛伐克将要成为德国侵略波兰的基地一样,阿尔巴尼亚也会成为意大利进攻希腊和迫使南斯拉夫中立化的跳板。英国政府早已对东北欧的和平利益承担义务。“对东南欧的威胁又怎么办呢?”丘吉尔说,“这艘和平的大船已处处出现漏洞了。”4   月9   日,丘吉尔写信给张伯伦,希望他“将在议会发表的声明也能够像对待波兰协定那样,提出联合战线的建议”。

    现在英国和德国之间所有的关系,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张伯伦终于相信纳粹德国是要打仗的。于是,他向四面八方的国家,只要不予拒绝的,都提供保证并订立盟约,也不管英国对这些国家能否给予有效的援助。除了向波兰提供保证之外,还向希腊和罗马尼亚提供保证,接着又同土耳其结盟。

    希特勒对此恨之人骨。4   月28 日,他在国会发表演说时指出,“今天,既然英国报纸和英国官方都主张在任何情况下都非反对德国不可这样的观点,为证实这个观点还推行我们所知道的包围德国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英德海军条约的基础就不复存在了。”在同一篇演说中,希特勒也宣布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他把英国对波兰的保证作为直接的理由,希特勒说,“在某种情况下,如果德国与任何其他国家发生冲突而使英国卷入战争的话,这个保证将使波兰对德国采取军事行动。因此,这个协定已不复存在了。”1934 年签订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的废除,是一个极其严重和具有极大威胁性的步骤。直到1939 年1   月里宾特洛甫访问华沙时,里宾特洛甫还对这个条约一再加以肯定。这个条约和英德海军条约一样,是按照希特勒的愿望经过谈判订立的。它也和英德海军条约一样,对德国显然是有利的。这两个协定都曾在德国还是弱国的时候使其地位好转。英德海军协定事实上等于英国纵容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的军事条款,因而使斯特雷萨阵线等的决走都归于无效。德波协定则使德国的注意力得以集中于奥地利,其后集中于捷克斯洛伐克,使这两个不幸的国家惨遭蹂躏毁灭。德波协定在一定时期内削弱了波兰与法国之间的关系,并使东欧各国之间不能发展休戚相关的团结,现在,当这个协定已为德国效劳之后,被单方面的行动撕毁了。波兰得到了暗示,使它知道它现在正处在可能遭受侵略的范围之内。

    正如丘吉尔所指出的,“英国政府对于它给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保证,除非纳入英国同俄国达成的一个全面协议的体制之内,否则都没有军事上的价值。”正是为了这个目的,4   月16 日,苏联外长李维诺夫在莫斯科接见了英国大使,并且正式建议英国和法国同苏联缔结三边互助条约,这个条约要求缔约国签订一项军事协定来使互助条约具有实效,还要求由签字国(如果认为合适的话,还可加上波兰),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