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年表

    丘吉尔年表 (第2/3页)

退到中世纪”。丘吉尔后来写道,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政策是:“同德国人民和睦相处,而对布尔什维克要干戈相见。”1919 年1   月丘吉尔出任陆军大臣后,进一步加强了对新生的苏俄革命政权的武装干涉。在他的积极参与下,英国政府大力援助邓尼金、高尔察克及其他反革命力量。据威尔逊证实,如果邓尼金占领莫斯科,丘吉尔打算去那里“帮助邓尼金制定俄国新宪法”。

    1919 年2   月15 日丘吉尔在巴黎召开的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上发言,煽动对苏俄加强武装干涉,并建议成立俄罗斯问题委员会,该委员会应设政治、经济和军事小组,执行协约国制订的政策。

    1919 年5   月巴黎和会决定承认高尔察克为全俄国的统治者,并向他提供一切援助,以使他的权力真正扩展到全俄罗斯。出席巴黎和会的英国代表团在制订和宣扬这一政策方面起了主导作用。这是丘吉尔路线的成果。

    1919 年6   月17 日在索斯波特举行的工党会议一致谴责丘吉尔干涉俄国,反对他的政策。

    1920 年7   月31 日英国**宣告成立。

    1921 年1   月丘吉尔调任殖民地事务部大臣。英国统治集团需要丘吉尔这样的铁腕人物来对付日益高涨的大不列颠殖民帝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1922 年12 月6   日丘吉尔由于推行反苏**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政策,在大选中遭到惨败。他对此伤心他说:“我甚至未来得及眨眨眼就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议会中的席位,失去了党,也失去了盲肠。”丘吉尔利用不担任公职的时间从事绘画和写作。

    1923 年丘吉尔的长篇巨著《世界危机》第一、二卷问世,之后第三、四卷也先后出版。《世界危机》一书的发表,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反对,有人称赞。《泰晤士报》称丘吉尔的文风比任何当代作家都好。

    1924 年11 月7   日保守党组织政府,丘吉尔重新回到保守党,任财政大臣。

    1927 年1 月丘吉尔应墨索里尼之邀,访问意大利。

    1929 年5   月保守党在大选中丧失了141 席。工党得到的当选证书比其他任何政党都多。由工党组织政府,丘吉尔从此失去大臣职位达10 年之久。

    1930 年6   月丘吉尔写完了《世界危机》一书的最后一卷和一部自传《我的青少年时代》。还写了一些短篇,后来汇集成册,书名为《随想与奇遇》。

    1931 年12 月13 日丘吉尔被汽车撞伤,骨头折了15 根,遍身擦伤。

    伤愈后丘吉尔着手新的六卷本的巨著《马尔巴罗传》。写作使他在苦闷中得到安慰。

    1932 年夏天丘吉尔参观马尔巴罗公爵当年作战地区时,十分注意德国事态的发展。当时丘吉尔已洞察到德国法西斯对世界的危险。此后并注意收集有关英德关系和双方军备状况的情报。

    1934 年11 月丘吉尔对国王的答辩词作了一些修正。指出英国的国防实力不足以保证“臣民的和平、安全和自由”。丘吉尔说,如果照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再过一两年,德国空军的实力将超过英国50%,1937 年就会超过英国一倍。

    1936 年7   月丘吉尔在同他一样担心国家危险和关心英**备状况的保守党人中组织了一个小组,并请鲍尔温首相同这个小组一道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1937 年5   月28 日鲍尔温由于年迈辞去首相职务。他的继任人是内维尔·张伯伦。丘吉尔同张伯伦在对外政策上存在着分歧。

    1938 年9   月21 日丘吉尔就德国侵捷问题向新闻界发表了一项声明。

    指出“捷克斯洛伐克在英法两国的压力下被分割,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做法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和更为危险。”1939 年4   月17 日苏联政府向英法建议,当欧洲的侵略势力侵犯任何一个缔约国时,三国有义务彼此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全面援助,苏联政府提出这些建议后,三国才开始就缔结苏、英、法反侵略的军事防御同盟公约进行谈判。在严重的历史关头,丘吉尔支持苏联建议。由于英法当局缺乏诚意,谈判毫无结果。

    1939 年9   月1 日德国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 年9 月3   日英国宣布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丘吉尔在战前年代里坚持不懈地批评张伯伦的对外政策,而且他的批评又多为事态的发展所证实,所以他在英国社会舆论中深孚众望,人们把他看成是抵抗德国侵略的权威人士。在此情况下丘吉尔人阁担任海军大臣。

    1939 年9   月—1940 年4   月这段时间称为“奇怪的战争”时期,就是说英国虽然已经正式对德宣战,而实际上并未进行。英、法两国政府在援助波兰的问题上袖手旁观,而在波兰陷落后又不想刺激德国人,深怕妨碍同德国议和。实质上这是慕尼黑政策在新条件下的继续。丘吉尔不赞成这条政治路线,因为他已是政府阁员,没有公开提出批评。

    1939 年9   月11 日罗斯福以个人名义写信给丘吉尔,欢迎他重返海军部,并望加强联系。从此开始了他同美国总统的长期通信,一直持续到1945年春天罗斯福逝世为止,双方通信达千封之多。

    194O 年5   月10 日奉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倒台,国王授权丘吉尔组织政府。

    1940 年5   月13 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简短的就职演说。他说:“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你们。”接着说:“你们要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竭尽一切可能和投入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要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1940   年5   月下半月在希特勒对西欧低地国家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丘吉尔希图把墨索里尼争取到自己方面来,他以个人名义给这个法西斯独裁者写了一封信,结果遭到失败。

    1940 年5   月26 日—6 月4   日在德军进攻包抄之下,被围困在加来地区的英法军队,被迫从敦刻尔克港开始海上撤退,共有338226 名英法士兵逃出德军虎口。

    1940 年6   月22 日法国战败,同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英国失掉了所有的同盟国,只好孤军作战。此前,6   月18 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讲话说:“法兰西之战已告结束。不列颠之战就要开始……因此,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我们的责任,而且我们应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英帝国就是存在1000 年之后,人们还能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1940 年7   月16 日希特勒发出关于准备进攻英国的“第十六号指令”,即所谓“海狮计划”,准备工作要求在8 月中旬完成。

    1940 年8   月15 日希特勒对英国的大规模空中攻势开始。从8 月24日到9 月6 日,德国平均每天派出1000 多架飞机掩护着625   架轰炸机,开始对伦敦狂轰滥炸。

    1941 年1   月英国**和工会组织要求驱逐政府中的慕尼黑分子。

    此后,丘吉尔除担任首相外,还接受了下院领袖和国防大臣的职务。作为国防大臣,他实际上掌握了最高军事领导权,是三军的最高统帅。

    1941 年5   月10 日纳粹党的副领袖鲁道夫·赫斯,“私自驾机”前往英国进行“谈判”,企图同英国议和井勾引英国参加反苏战争。丘吉尔拒绝接受德国的建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