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捷克事件中的彷徨

    第十二章 捷克事件中的彷徨 (第2/3页)

”精神的人,加上戈林这些年来一直刻意塑造自己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并与一些国外要人交上了朋友,因此,由戈林出面在外国人中间周旋、游说是最为合适的。

    戈林对自己所负有的使命并不太感兴趣,可他又无可奈何,因为元首的意愿是不能违抗的。他再一次苦口婆心地劝告希特勒,认为英国不会插手捷克事务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英国人不会轻易地放弃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的企图,更不愿意让德国重新成为它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希特勒还是不理睬戈林的劝告,不顾一切地要求德国陆军务必在秋天之前完成入侵捷克的准备工作。在给陆军总参谋长约德尔的指示中,希特勒写道:“我的不可变更的决心就是在最近即以军事行动粉碎捷克斯洛伐克。”在希待勒的催促之下,德国陆军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各种战前的准备。戈林尽管并非心甘情愿地介入这场战争,但他又不愿意让他一手创建的空军在磨拳擦掌的陆军面前显得无能,因此,他命令米尔希也要全力进行战前准备。

    当年夏天,空军的备战工作完全就绪。戈林的空军将在这场战争中投入的力量有:战斗机400 架、俯冲轰炸机和歼击机200 架、运输机250 架。另外,戈林并没有因为希特勒对英国不会参战的判断而放弃同英国开战的准备。在布置对捷战争的同时,他还命令费尔美将军所指挥的空军第2 联队在德国西北部机场严阵以待,准备对付英国人。

    在加紧备战的同时,戈林仍在暗暗祈祷英国千万不要卷入这场战争,他不失时机地向英国人展开了外交攻势。7 月份,戈林批准米尔希的建议,邀请了一个英国空军中队对德国空军进行友好访问。接着,他又让与伦敦方面关系密切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的霍思洛厄公主带去口信,请求英国人同意戈林去他们国家进行一次友好访问。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同意了戈林的请求,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不向公众宣布戈林将要来访的消息,以免引起公众的不满,因为许多英国人依然对戈林在西班牙内战中下令屠杀无辜平民耿耿于怀,对他抱有很深的故意。戈林虽然对这个条件有些不快,无奈还是同意了。戈林如此渴望去英国访问,除了想游说英国人,使他们放弃参战的想法外,他潜意识中还想借这次出访出一下风头。不料,希特勒一口回绝了戈林出访英国的请求,对他说,在此时机是不宜出访英国的。

    希特勒告诉戈林,不要考虑英法的态度,不管英法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绿色计划”都要实施。戈林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继续对英法和捷克施加压力,戈林的研究所要在这场被希特勒称为“磨刀片”的宣传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至此戈林完全打消了劝阻希特勒的念头,他知道在捷克问题上,希特勒已经不可能有任何让步。他现在所能做的事情,就是设法使英法退缩,具体地说,最好的作法就是通过宣传战使英法不敢轻举妄动。1938 年8 月中旬,法国空军总司令弗里曼将军应戈林的邀请,访问德国空军。戈林精心安排了所有的细节,他要通过对弗里曼的接待,使他的宣传战收到奇效。

    戈林先是陪同弗里曼参观了多布里茨飞机制造工厂为工人建造的花园、啤酒馆、游泳池、桑拿浴室等设施,然后,他又带着弗里曼一行参观了机场,弗里曼的随从们果然被机场上下断起落的新式ME109 战斗机的数量所震惊。

    在弗里曼一行将要离开的时候,一架新式的四引擎康多尔战斗机缓缓降落下来。在此之前,德国的一些宣传工具曾将这种飞机的性能吹得神乎其神,弗里曼等人只是将这种飞机看成德国宣传机器制造出来的神话而已,现在却眼见为实了。接着,戈林又陪同弗里曼参观了海因克尔飞机制造厂,看到组装线上的一架架HE110 战斗机,弗里曼问起这家工厂的生产能力,戈林告诉他说,月产量70 架。不出所料,弗里曼着实吃了一惊,因为这一数量已经超过了法国飞机制造业的全年产量的总和。参观后,德国空军司令乌德特陪同弗里曼乘坐一架斯多齐型飞机离开,当飞机降落时,弗里曼发觉这种飞机的性能超过了HE110 型战斗机。在柏林机场上,前来迎接弗里曼的米尔希在同他一阵寒暄之后,便装做漫不经心地对乌德特说:“能看一下这种飞机的生产计划吗。”乌德待故意踌躇了一下,米尔希对乌德特说:“没有关系,让我们的同行和朋友们看一看你的成就。”乌德特对米尔希说:“第二条生产线刚刚开工,第三条在三周内就可以投入生产。”其实,这种飞机目前仅有一架,尚处于实验阶段。

    戈林的安排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弗里曼回到巴黎后,向达拉第总理汇报说,德国空军“具有真正的毁灭能力”。弗里曼此番出访德国的所见所闻,对不久之后法国政府决定在捷克问题上采取的对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使法国政府中以达拉第为首的对德绥靖派占了上风。

    当希特勒通过巴黎的间谍网得知法国政府的态度时,不由得对戈林的表演大加赞赏。不过,戈林本人对“磨刀片”的作用还是没有多大把握,他不知道希特勒究竟会不会马上实施“绿色方案”,也不知道英法和意大利对这一事件究竟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之下,戈林开始认真地对待军事上的部署。他不断地召见有关的军事将领,研讨“绿色方案”的每一个细节,对他认为不切实际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他还不断地提醒最高指挥班子,一定要把握好进攻的时机,也就是说要在最合适的时候,为德军发起进攻制造借口,以使对捷克的征服行动收到最佳效果。同时,他一再命令空军方面对作战计划加以修订,其目的就是保证万一英法增援捷克,能够尽快将其击垮。

    但是,英法的态度尚不明朗。戈林通过亨德森,不断地向英国政府发出试探的讯号。他在9 月初对亨德森说,希特勒已经授权给他,让他通知英国政府,德国政府愿意就捷克问题与英国举行谈判。他还很露骨地说,苏台德地区随时都有发生事变的可能,比如出现暗杀苏台德地区日尔曼人首领的事件,因此,英国与德国在捷克问题上达成共识己是当务之急。戈林对亨德森说,最好张伯伦首相能来德国与希特勒会晤,如果那样,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亨德森立刻向伦敦方面通报了这个信息。张伯伦其实早有此意,只是碍于国内的反德情绪而不敢轻举妄动。接到亨德森的报告后,他并没有立刻给予答复。几天后,法国人的举动却使张伯伦下了决心。

    9 月13 日,法国内阁召开会议,商讨捷克事务。内阁的大多数成员表示不愿意为捷克而冒着引起世界大战的危险与德国对峙,尽管捷克与法国早已签订了共同防务条约。在这种情况下,达拉第会后立即召见了英国驻法国大使,要求他立即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取得联系,请他与希特勒进行磋商,尽可能以和平的方式消除这场战争危机。

    14 日早晨,亨德森给戈林打了一个电话,请他绕过里宾特洛甫,直接与希特勒联系,安排张伯伦到德国访问的有关事宜,戈林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放下电话后,戈林立刻与在伯希待斯加登的希特勒通话,希特勒让戈林负责安排这件事。当日深夜,希特勒收到了来自伦敦的急电。电报是由张伯伦打来的,电文是:

    鉴于局势日益严重,我建议,立即前来与你会晤,以寻求和平解决的方法,我将在明日乘飞机前来。请将会谈地点和时间赐告,请立即赐复为盼。

    希特勒收到电报后,兴奋得不禁大呼起来。他知道这位大英帝国首相从来不肯乘飞机,这次居然破例要求飞来与他会谈,足见他在伦敦的首相府中已坐不住了。戈林等人对张伯伦的来意颇感困惑,只有希特勒断定,张伯伦这次来德国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德国保证,英法是不会为了捷克斯洛伐克而向德国宣战的。

    9 月15 日,张伯伦在慕尼黑机场着陆,直接从机场转乘专列到伯希特斯加登去见希特勒。希特勒并没有到车站去迎接张伯伦,而是站在伯格霍夫别墅的台阶上居高临下地迎候这位英国的老首相。张伯伦一路上心情极为紧张。希特勒特意在他所乘专列的行驶路线上,安置了大量的军车,在伯希特斯加登车站,张伯伦看到了一列列装着士兵和重炮的火车。这种恐怖的景象使他深受刺激,也使他更加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无比重要,他似乎觉得整个欧洲和平的希望都完全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了。

    会谈的结果是,张伯伦以他个人的名义对希特勒说,他同意按照民族自决的方式解决苏台德地区的问题,即同意希特勒提出的苏台德地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主张。他还表示回到英国后,要向英国政府汇报,并说服英国内阁的其他成员同意他的意见。希特勒与张伯伦约定,一周后他们将再次会谈。

    9 月17 日,亨德森来到卡琳庄园,与戈林商谈张伯伦与希特勒再次会晤的有关事宜。在会客大厅里,亨德森要求戈林劝说希特勒在第二次会谈之前,不要发动对捷克的进攻。他还对戈林说,他对里宾特洛甫的好战情绪实在担心,希望戈林能够阻止里宾特洛甫。戈林对亨德森说,他可以劝说希特勒暂不下令进攻捷克,“但是——”,戈林突然面露凶相地对亨德森说:“有一点英国政府必须认清,如果英国对德作战,在战争结束之前,捷克已经不可能剩下多少人了,伦敦也不会再存在!”亨德森既惶恐又不解地看着戈林,在他的印象中,戈林好像从没这样声色俱厉地对他说过话。戈林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态度有些过分,便将面色和缓下来,安慰亨德森说:“除非有灾难性的事情发生,否则没必要担心。”

    亨德森走后,纳粹德国驻英国空军武官乌德特·凯斯勒被戈林召了进来。

    戈林见他进来,只是冷冷说了一声“坐吧”,然后就不理不睬,继续装模作样地批阅文件。凯斯勒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戈林停下笔看了他一眼,突然说:“听说莱茵兰事件时,你曾将大使馆里的空军文件全部都烧掉了,并且还劝告陆军武官也同你一起做。”凯斯勒窘得满脸通红,好久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才支支吾吾地说:“因为我那时相信英国将要与我们打仗。”“要打仗?”戈林接过凯斯勒的话头:“我告诉你,英国决不敢和我们打仗,亨德森刚刚从我这里离开,他想让我让步,但我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